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户外)
2018年10月23日 32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交通事故
1、原因分析
当今,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估计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为25万一30万人,受伤者约3000万人,永久性伤残者约300万人。在每10位死于交通事故的人中,至少有1人是儿童。每年有18万多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交通事故也一直是儿童和青少年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
一天中午,11岁的女孩玉玉坐着爸爸的摩托车,行至本市一座石桥旁时,一辆大货车迎面冲来,玉玉的右腿卡在摩托车与桥墩之间,左腿则挂在大货车上。结果,两辆车一左一石硬生生地把玉玉“撕“裂开来,下体、骨盆、肠道、腹部等被撕得血肉模糊。玉玉被急送至本市一所大医院抢救。在重症监护中心经过14天严密的监护治疗,玉玉奇迹般地度过了重重致命难关,但也留下了终身残疾。
对于儿童来说,车祸的主要原因是对机动车辆危险性认识不够,运动躲避能力较成人差。交通事故在4岁后比例升高,延续至8岁;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在驾车事故中,危险人群是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随着青少年驾驶摩托车增多,车祸会急剧上升。
2、预防
(1)、加强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
(2)、遵守交通规则
(3)、不在马路上玩耍
(4)、不强行拦车、扒车,不翻越护拦等。
(5)、不满13岁儿童不在马路上骑车
(6)、不钻在汽车下玩耍
3、临时处理
(1)、对垂危患者及心脏停搏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施以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2)、对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腔中泥土、呕吐物等,随后让伤员处侧卧或俯卧位,以防窒息。
(3)、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暂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上止血带者应标有标记,注明时间,并且每20分钟放松一次,以防肢体的缺血坏死。
(4)、对骨折进行固定。
(5)、如发现开放性气胸,对呼吸困难、缺氧并有胸廓损伤、胸壁浮动(呼吸反常运动)者,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并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对伴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且条件许可时,可在第二肋骨与锁骨中线交叉点行穿刺排气或放置引流管。
(6)、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一干净的小碗覆盖,然后包扎;避免进食、饮水或应用止痛剂,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7)、当有金属棒、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拨出;宜离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到达医院后在手术中再拨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正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拨除,会招致大出血而来不及抢救。
(二)溺水
1、原因分析
每年暑假都会有儿童溺水的事件发生,溺水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河流、水库、渔塘密布的地方和沿海的地区发生率较高。报道比较多的主要是江南地带,各地的发生率不等,5岁以下儿童主要因玩水发生淹溺,5岁以上则多是在游泳时发生淹溺。因男孩更爱玩水和游泳,男性溺水多于女性:男性溺水死亡率为25.02/10万,女性溺水死亡率为5.35/10万,男女性别死亡之比为5.10﹕1.00。在农村,溺水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农忙时为多。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为0~4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溺水的多为5~9岁儿童,在游泳中溺水的多为10~14岁儿童。
游泳技术不高却到深水区游泳是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会游泳的人因自身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发生意外。溺水多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安全观念和有关知识,常背着家长、老师去非开放水域嬉水或游泳。总结原因如下:
(1)、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儿童青少年生性喜爱玩水,1~3岁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辨别能力、应急能力等均较差;4~6岁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无危险意识。农村托幼机构不健全,家长常年忙于农事而忽视照顾儿童,孩子戏水时,不慎掉入水中,是导致农村儿童溺水的主要原因。
(2)、单独到江河、湖泊游泳。学生放暑假期间无纪律约束,自行到江河、渔塘、湖泊、海水中游泳或学游泳。由于经验不足,环境不熟,技能有限,又常常在水中嬉戏,有时盲目冒险,很容易发生意外。况且在发生意外时,中、小学生自救或互救能力及经验都不足,往往导致死亡。
(3)、游泳池管理不善。游泳池内无浅水区和深水区的醒目标志,初学游泳者误入深水区,游泳馆又缺乏完善的救护措施,从而导致溺水发生。
(4)、忽视准备活动。下水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下水后受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肢体肌肉抽搐、失控而下沉。在北方地区冰层不厚的情况下,溜冰时不慎掉入冰窟中,是寒冷的冬季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
(5)、游泳技能较差,游泳时间过长,引起手足抽搐,从而失去游泳能力。
2、预防
儿童溺水常常是一个灾发事件,而目死亡军高。因此,加强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保护是最重要的。预防儿童溺水的办法,一是对大一些的孩子加强安全教育;二是对小儿加强看护。
(1)、开展游永安全教育,学校开设游泳安全教育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主动教育孩子识别危险水源隔离区,自觉远离有禁止游泳的水域,让学生了解溺水的预防知识,掌握正确的溺水预防、自救和急救掐施。
(2)、进行正规的游冰教练,对儿童来说,游泳不是一项玩耍的游戏,而是一项体有运动。在中小学里,通过开设游泳课,体育老师讲授游泳和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快降低儿童溺水的危险。因此,学校要改变观念,积极开设游泳体育课,让儿童通过正规的游泳教练来学习游泳,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就像掌握骑自行车一样。
(3)、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游泳场所岸边要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在天然游泳场,尤只是海滨浴场,应该有深水区和浅水区的醒目标志;定期清除天然游泳场所的淤泥和杂草,填平泥坑,以清除导致溺水事故的隐患。学校组织游泳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凡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肺结核、癫痫等疾病的少年儿童,均不能参加。
(4)、完善急救设施,设有游泳池的单位,必须备有救生圈。学生游泳时周围应有专门救生员巡逻监护。体有场、馆应设有医务室,并备有常用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以便一旦发生游泳事故,能及时进行抢救。
(5)、家长如强对孩子的监管,小儿发生淹溺多是由于家长和保教人员宣传教育不够,管理照顾不到所造成的。因此,在学校加强孩子教育的同时,家长的教育和监管是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的最重要的措施。家长应加强子女对游泳潜在危险的教育:例如要让孩子们知道在水边玩耍的危险性,做到远离亲水区等容易让孩子失足落水的危险地带;选在安全的地方游泳,不要随便跑到深水区游泳;无论是刚学游泳的人,还是经常游泳的高手,不要单独去游泳,要结伴而行,特别是儿童最好有亲人陪同,看着孩子游泳。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游泳时的注意事项,具备一些紧急应变、自救自护的能力。
3、临时处理
一旦发生溺水事件,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一定要注意现场抢救或者边抢救边转送,千万不要只注重送往医院,而不进行现场急救,因而贻误抢救的关键时机。
(1)、岸边人如不会游泳,可利用绳子、竹竿抛向溺水者将他拉上岸;如需下水救人,不要从正面救人,以免被溺水者抱住手脚,无法获救成功。
(2)、救出水面后,应立即倾倒出其体内的积水,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疏通呼吸道。
(3)、若其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用手掐其人中穴位人工呼吸、恢复心跳。
(4)、如果其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5)、溺水者如在水中肌肉痉挛,应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深吸气向水面浮身,双手平划,并用力曲伸使痉挛缓解;若溺水者被杂草拌住,尝试改变方向游,也许能化险为夷。
(三)中暑
1、原因分析
一天中午,气温有38度,阳光又很强烈。8岁的毛毛和奶奶在家,毛毛感冒刚刚好,身体还很虚弱,却一定坚持去游泳。奶奶劝说无效后只好同意,刚出家门没多久,毛毛就觉得不舒服,开始觉得乏力、胸闷,到了后来甚至因为站立不稳突然摔倒。
每年的7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过长的话很容易中暑。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等健康状况有关。因为长时间在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容易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慢,导致体温上升。会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等症状,短时间休息这些症状会得到缓解;如轻度中暑则会出现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则表现为:皮肤凉、出汗量大、甚至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2、预防
年轻父母应该重视和预防夏季孩子中暑的发生,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11~14点之间,尽量少带孩子外出;如遇带孩子外出活动则要注意为孩子补水,注意不要让孩子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尽量让孩子在阴凉地方休息。
3、临时处理
(1)、立即将其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有条件的话可移到空调房间。
(2)、让其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3)、用冷毛巾敷头部,或用30%的酒精擦身降温。同时为其补充些淡盐水,或喝些清凉饮料。
(4)、如救助后情况得不到缓解,患者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加快、抽筋或体温过高而不出汗等症状,应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