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在国际杂志报道参芪膜肾颗粒通过保护足细胞治疗膜性肾病

2023年03月23日 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在30-50岁之间达到高峰。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膜性肾病中蛋白尿的发生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膜性肾病也被称为足细胞病,因为足细胞损伤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芪膜肾颗粒治疗膜性肾病参芪膜肾颗粒由黄芪、丹参、白术、苍术、芙蓉叶、蛇舌草等13味中草药组成,对治疗膜性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奠基人、上海市名中医陈以平教授治疗行医六十余载的经验方,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前期已对该复方进行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我科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以益气活血化湿法为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确立了独特的诊疗方案,形成了特色专方(以参芪膜肾方为主)。系列研究证实益气活血化湿法能够有效减少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升高其血浆白蛋白,并达到临床可重复性强、疗效巩固持久的目标。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模型是研究肾小球足细胞疾病相关机制的经典模型。因此,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科研团队利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小鼠永生化足细胞(MPC5)建立膜性肾病的疾病模型。足细胞损伤与膜性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一个机制之一可能是细胞骨架蛋白重排,可导致足细胞流动性增加和足突融合,导致足细胞脱落和蛋白尿。在我们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观察足细胞骨架蛋白CD2APα-actin-4以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探索参芪膜肾颗粒是否在保护足细胞和调节细胞自噬活性,并希望找到参芪膜肾颗粒治疗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我们在此次研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参芪膜肾颗粒进行质控分析,采用CCK-8法分析MPC5细胞的活力,以此选择PAN造模剂量和参芪颗粒安全浓度剂量。应用RT-PCR技术分析CD2APα-actinin4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CD2APα-actinin4蛋白表达水平、自噬活性(LC3II/IBeclin1)以及mTOR/ULK1信号通路活性变化。

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参芪颗粒对改善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参芪膜肾颗粒通过某种机制上调骨架蛋白α-actinin-4CD2AP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并维持了相对稳定的足细胞数量,该机制还调控参芪膜肾颗粒激活足细胞的自噬活性,增加细胞内环境的清洁效果,这种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TOR/ULK1的磷酸化水平来实现的。

简言之,参芪膜肾颗粒具有能够激活细胞自噬活性,调节细胞内环境,修复骨架蛋白,最终保护足细胞的作用。

本项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三年行动计划资助(SHDC2020CR20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273730)、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ZYBZ-02)和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专项科学研究项目(Y201859)的资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