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太便宜,无人问津,功效却如此强大
2022年01月21日 891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竹沥是竹子的汁液。制作方法是: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把两端的竹节砍去,然后劈开,架起来,用火烧烤竹竿的中间部位,此时,竹子的两端即有液汁流出,这个汁液,就是竹沥。
中医认为,竹沥性味甘寒,归心、肺、胃经,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使用。
《本草衍义》曰,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抽搐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醒,为痰家之圣剂也。
《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
竹沥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 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效作用】
1.清热化痰:
①用于邪热壅肺,症见咳嗽气息粗促,喉中痰盛,量多质黏稠,色黄难吐出,胸胁胀满,身热口干,可与黄芩、芦根、瓜蒌、桔梗、连翘、薏苡仁等同用,以润肺止嗽、清热祛痰。
②用于发热烦渴,多为病后余热不尽、口干、烦渴,可与石膏、知母、地骨皮、麦冬等滋阴润肺药同用。
2.镇惊开窍:用于中风痰迷,可以本品配生姜汁同饮,以滋阴清热化痰,痰热去则气道通利、经脉流转诸证除矣。
【鉴别应用】
竹沥与天竺黄:两者功能相似,皆豁痰开窍,痰热壅肺及中风痰壅均可应用。然竹沥性速,直达经络,且寒滑之性甚强,功专豁痰利窍,痰热喘促昏迷及中风痰壅者多用之;天竺黄性缓,沛心解热,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及伤风痰闭、发热喘促者多用之。
2.竹沥与生姜汁:二药擅长消痰,临床治疗热痰壅肺、中风痰壅及痰热癫狂之证,常相须用,朱丹溪有“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之说。然竹沥大寒而滑利,只宜热痰,且伤胃滑肠;生姜汁温中,胃虚不食及寒饮呕哕常用之,寒痰湿痰之证又甚合宜,此不可不辨。
图片
竹沥的配伍应用
竹沥配生姜汁:竹沥性寒滑利,宜于痰热之证,能清心、肺、胃三经之火而涤痰利窍,定惊通络,单用即能取效。但竹沥亦有伤胃滑肠之弊。临床常和生姜汁相须为用。生姜汁能消痰利窍,《丹溪心法》谓:“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生姜汁温中益胃之功亦可减竹沥寒胃滑肠之弊。
竹沥配半夏:半夏能燥湿化痰,竹沥能清热滑痰,可用于肺热痰壅、热痰黏稠之证;竹沥能转半夏温热之性而为寒凉,而半夏可减弱竹沥寒凉之性,对寒热错杂之咳嗽、痰滞诸证,均可应用。
竹沥配瓜蒌:瓜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竹沥能清热化痰,配伍可清肺除热、化痰止咳。
配肉桂、附子:附子、肉桂,皆为辛热之品,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通经脉之效,用治阳虚之危重证,能温一身之阳,且善温脾阳;竹沥功专清热化痰,视寒痰湿痰为禁忌。但三药合用,以其桂、附之辛热之性,可转竹沥之禁忌为适宜。
配胆南星:胆南星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之效,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癫狂诸证;二药配伍,可用治痰涎壅盛、上蒙清窍致卒然昏倒、人事不省证。
图片
竹沥附方
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治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之,分三、四服。(《兵部手集方》)
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江西《中草药学》)
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檗、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治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
治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檗,时时点之。(《简便单方》)
治风着人面,引口偏,着牙车急舌不得转:竹沥一升,独活二两,生地黄汁一升。三物合煮,取一升,顷服之。(《医心方》引僧深方)
治伤寒失音不语:竹沥、梨汁、荆沥各二合,陈酱汁半合。上四味,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圣济总录》二沥汤)
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治妊娠中风痉,口噤烦闷:竹沥五合,人乳二合,陈酱油(汁)半两(合)。上件药相和,分温二服,拗开口灌之。(《圣惠方》竹沥饮子)
治肺痈:竹沥60g,分3次,温开水冲服。(《安徽中草药》)
治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至宝方》)
图片
现在的药店,有两种制品,一种是“鲜竹沥口服液”,里面纯粹都是鲜竹沥,另外一种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里面加入了其他化痰的药物,我是这样用的,在病情严重,用鲜竹沥救急的时候,用鲜竹沥口服液。而在病情没有那么重,以化去黄痰为主,辅助治疗的时候,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一般该怎么使用这个中成药?
我觉得特别遗憾的是:好多中成药,在药店里面睡大觉,但是,外面又有很多人生病,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药!
在孩子有严重的肺内感染,出现了黄痰、高烧、剧烈的部位比较深的咳嗽、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此时需要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认准了这是热证,可以给孩子服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这个药,我建议大家把黄痰作为判断的依据,如果是白色的痰,则千万不可以用。但是如果前面的症状都有,而且黄痰明显,就可以使用。
这个药的效果非常好,一般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把黄痰清掉,扭转病势,我对此药的评价是:这种疾病的治疗中,一般难以控制的热势,使用这个药以后,很快会热势会被遏制住,疾病进程会被扭转。
有人说,鲜竹沥太凉,孩子不适合用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正因为它药性寒凉,所以在这种热象明显的时候,才能大展拳脚。而一旦清除了热邪,我们停止使用就可以了。
所以,我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肺内热邪难以控制的时候,焦灼不堪,有了这个中成药,就可以多了一个有效的武器了。
而那个“鲜竹沥口服液”,我觉得如果感染严重了,痰热壅盛,也是可以用的。而我一般用这个药来救急,在很多痰热蒙蔽清窍,导致患者昏迷神昏的时候,此药会有大用。
这是名老中医江尔逊的经验,老先生在治疗脑中风昏迷的时候,在急救的过程中,会用超剂量的鲜竹沥,一般会用到一百克,往往会扭转病势,令患者恢复。
去年,我一位老朋友的岳父车祸,颅内出血,术后昏迷,后来出现高烧的情况,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二十来天,维持生命体征,当时医生对家属说:“这个患者,送到北京和上海,结果都是一样的......”此时大家都觉得希望渺茫了。我这个朋友电话问我怎么办,求个思路,我当时也觉得这样的情况不大乐观,但是权当最后的挽救,就建议他每天用鲜竹沥口服液,一百克,鼻饲。
然后,患者慢慢开始苏醒,最后我再让鼻饲怀山药水,补足正气。结果,这位患者逐渐恢复,现在居然早已痊愈。
这个患者的康复,ICU的医生们的努力功不可没,但是鲜竹沥的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鲜竹沥是清痰热用的,不是所谓的“止咳药”,不可以一见咳嗽就用,有其对于白痰、清鼻涕的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用的,那和寒证使用川贝一样,是寒上加寒,犯了原则性的错误。
同时,要注意的是:鲜竹沥只是化痰清热,它本身并没有解毒的作用,所以一般只是配合解毒药使用,不能在严重的“里热”阶段,认为单独服用一个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就万事大吉了。
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就好比人之体腔,被隔膜分为胸腔、腹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竹之内质为竹茹,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贯通人之三焦。
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实为清化痰热自三焦水道而出。竹沥为竹之精,其通利三焦,化三焦痰热最速。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凡心包受痰热所困,心神不宁者,用竹沥皆有捷效。
这位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之性,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可配伍使用。
相信中医的思维,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灵感的大门,让你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治疗思路,而不是死守教科书,按图索骥。
图片
鲜竹沥的用法摘录
治疗中风昏迷,将鲜竹沥配适量的姜汁拿来喝,能够对中风昏迷以及喉中痰鸣起到治疗作用。这时候通常需要用30-60毫升的鲜竹沥直接灌入。
治疗小儿受惊,小儿由于受精而出现肢体抽搐时,可以用鲜竹沥搭配钩藤、蝉蜕、瓜蒌、胆南星进行治疗。
朱良春谓:"石菖蒲功擅治痰"。中风不语,多为痰壅之祸,余于临证时常在辨证方剂外,以鲜竹沥30g兑温开水冲服石菖蒲末6g,一日两次!可速解不语之症。
惊痫:(明矾50g、郁金250g研末,鲜竹沥50g,送服6~10g)
鲜竹沥: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姜1-2滴,以佐其寒性。
磨牙,排除虫积外,一般都是痰热、上攻于齿,用鲜竹沥水,加些生姜汁,可治疗。还可以治疗嘴臭,打呼噜,打呼噜就是痰湿上攻阻碍经络。
在六君子基础加姜汁鲜竹沥天麻,治疗中风后遗症,脾虚痰湿阻络肢体麻木无力等。
四君子加陈皮半夏麦冬鲜竹沥,可以治疗中风等脾虚四肢不举,痰湿阻络。
凡心与心包因痰热所困而癫狂中风、语塞难言,心神不安者,用竹沥而效捷。
图片
【验方】浓痰咯喉,速用大剂量竹沥防窒息
急诊和ICU病房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吸痰管就是其中之一,痰是被吸走了,但生痰之源在何处?如何才能将痰消弭于无形,而不是仅仅对症治疗呢?这两则医案给我们很大的提示。
寻常药也急救
先父宗维新早年开业时,有邀出诊者云:患妇症危,速去急拯。予父随之急往。至其门,闻哭嚎喧嚣,料已病逝。邀医者称:患妇青壮,素体康健,甫病二日,量不致死,冀能挽救于万一。父入室中,见病妇已卧正寝,床头焚化冥银,环室老幼,捶胸顿足,哭号聒耳。扪其手足已冷,胸脘微温,唇青目瞪,额头汗出。诊其脉已不可得,细细循之,重按至骨,乃隐约可见。再启其齿,痰即溢出,黏连而下。
急令家人速购竹沥4两。拭去痰涎,徐徐灌下,痰浊时时涌出,再拭再灌,约进两许,喉中痰鸣,鼻微动,药方进半,患妇呻吟,周身微汗,举家欢呼雀跃。
遂开给清肺化痰之剂,病即霍然。
师兄请问其由,父曰患妇素健,甫病二日,邪气方炽,正未必虚,恐属邪气内闭,导致暴厥之候。待诊其六脉沉伏,口中痰涎,证属痰热郁闭,肺气膹满,不得宣降之实证无疑。故先用竹沥清热豁痰,以救其急,如再误片刻,当可窒息。竹沥乃临证常用之物,用之得当,亦可力挽狂澜。
摘自《燕山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陈彤云,作者/宗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