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冠心病发病机理与防治原则

2022年02月17日 81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发现不断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对生命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日趋精准。这给生命健康带来了积极的一面,而过度依赖化学药及微观认识,忽略宏观辩证整体调理,忽略对生命全程关怀,过度耗散气血津液精,使其出现盈亏通滞的异常,致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冠心病依然是一种高发心血管疾病,不仅有猝死风险,而且一旦发病必然对生命质量埋下祸端。及早正确认识本病的危害性及发病机理,树立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的思想,才能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痉挛以至堵塞,引起心肌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梗死,心衰等。

    中医把本病归属“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疼”的范畴。《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系统论述了本病发病原因机理以及虚实两类病症的鉴别诊断,并记载十首方药,包括急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预防。针对阳气微弱,阴寒内盛引起胸中阳气闭塞不通,以及气机郁滞痉挛的胸痹心痛,给出了瓜蒌薤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桂枝汤;并对冠心病心肌梗塞一起压榨痛,窒息状及胸痛牵引肩背剧痛分别给出了桂枝枳实汤和乌头赤石脂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清代《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经过几千年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对心系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断完善,现代中医学更是吸取现代科技带来新发现,把辩证和辨病相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取得巨大发展,对冠心病治疗临床的治疗很好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心血瘀阻型、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型。

  胸痹心痛病之标是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为主,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各种类型临床表现是:气滞多表现为闷重而痛轻,太息憋气,苔白脉弦;痰浊多表现为胸部窒闷而痛,苔白膩脉弦滑;寒凝多表现胸痛如绞,遇寒而发,伴畏寒肢冷,舌淡脉细;瘀血表现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有用处,夜间多发,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或涩。

    胸痹心痛的本是气、阴、阳的虚。气虚多表现为心胸隐隐作痛而闷,因劳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细或结代;心阳不振多表现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怕冷,神倦自汗面白,脉细;气阴两虚,多见隐痛时作时止,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现代医学认为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发生各种各样变化,如斑块出血,使其迅速增大或斑块纤维帽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发生痉挛等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此时则出现严重的胸痛等表现,需要紧急处理。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有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各种期前收缩,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确诊价值,可发现狭窄病变部位并估计其程度,管腔直径狭窄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者也具有一定意义!
  
    明确本病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通过宏观辩证和微观分析为治疗打下良好基础。在治疗用药方面中医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治标常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为主,治本补气温阳,滋阴宜阴为法。而行气活血化痰固本补虚综合治疗是临床常用法则。

    对本早期临床轻证,阻塞50%以下血管狭窄病变,中医治疗用药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对冠心病重症缓解及期支架术后防治,以及减少化学药物毒副作用,提高化学药有效性,同样具有非常明显临床效果!
  
     当然本病预防调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疾病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本病主要是由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内伤劳倦,年迈体虚等因素造成的,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调神大论》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那么本病具体养护是: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注意调节饮食,禁止烟酒刺激之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加强护理和监护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