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是心脏病治疗的基石,只三成人做过

2020年08月27日 79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国内外治疗差距大的原因

心脏康复是一个针对心血管疾病系统性治疗的方法。由于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可以被控制但难以被治愈的疾病。如果在发病后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势必会造成反复发病、住院的恶性循环,最后出现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早死。心脏康复就是针对心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异常等,进行一个系统、规范、长期的精细化治疗,包括量化风险评估、量化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个体化指导营养、心理和不良生活方式。通过综合的心脏康复医疗,不仅使患者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并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早死便是心脏康复的意义所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丁荣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丁荣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心梗、心衰和多支血管病变等病情越重的患者在心脏康复治疗中受益越大。然而,在这些人群中接受心脏康复指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原因在于心脏康复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普及,很多患者对心脏康复不了解、不接受。很多医生对心脏康复的获益了解也不多,没有把心脏康复作为治疗推荐给患者。

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已认识到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均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实现了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体系,而我国的医疗保险中还没有包含心脏康复项目;国内心脏康复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治疗技术上并不比国外差,但心脏病整体治疗理念仍落后于国际水平10-20年。目前全国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大约有500家左右,国内还有将近90%的医院没有开展心脏康复治疗项目。

心脏康复的综合治疗中包含运动治疗,传统观念认为,得了心脏病就该静养。不光是患者,在很多医生的认识中,也会认为心脏病人不适合运动。目前的治疗,心血管医生疲于应对大量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但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后的心脏康复环节,因为缺乏专业的治疗团队,多数患者的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进入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

传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需要每周到医院至少2~3次,每次2小时,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共36次。很多老人由于没有专人照顾或家里有照顾能力的子女需要上班,没人送老人去医院进行治疗;一些女性家庭观念重,需要照顾其他家人,还有受限于时间、资金、地理位置等影响,是造成上班族、老年、女性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指导比例低的原因。欧美国家经过20余年的探索,目前已有了解决之道,就是家庭心脏康复治疗,这种治疗将医院和家庭都作为治疗场所,患者在医院接受系统评估和心脏康复处方,执行心脏康复处方的场所在家庭。我国目前也已经开展家庭心脏康复,丁荣晶介绍说根据她6年的临床实践,家庭心脏康复和传统心脏康复疗法效果确实相似,为上班族、老年和女性提供了接受心脏康复治疗的机会。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科学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由医务人员来开具、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柔韧协调性训练等。丁荣晶表示,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要考虑到其治疗价值和风险。医学运动处方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能更加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耐力,有针对性的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患者的运动处方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不存在所有人都适用的运动方案。所以,心血管患者在制定运动处方前,一定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运动风险评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基础疾病不同,心肺运动能力也有差异。运动风险评估可以测定每个人的运动上限和运动风险。临床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运动形式,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山、骑车、游泳等,另一种为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举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撑、蹲马步、推举训练等。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耐力和心血管健康的主要运动形式,抗阻运动是有氧运动必要的补充,如果没有肌肉力量,就无法完成有氧运动。尤其对老人,肌肉力量的维持是避免摔倒风险和机能快速退化的重要方法。

运动强度:逛街、做家务或是遛弯,这都属于活动,不是运动。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运动强度过强不利于心脏康复,但过低的运动强度也达不到运动带来的获益。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运动心肺评估结果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运动强度,也可根据以下几点简单的方法粗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宜:1.运动时感觉略气短,但可以和旁人流畅交流2.在运动中有微微出汗3.每分钟心跳与安静时相比增加20~30次/分。但这种粗略判断对于严重心脏病人不科学。

运动时间:不能不运动,但运动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一般来说,最佳的达到中等强度的运动时间为每天40min,每周5~7天,并应长期坚持。每天40分钟的有效运动已经可以实现对身体的最大获益,如为了追求运动带来的效益而过度增加运动时长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这里说的运动是指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不是活动,每天活动的时间不限,如散步、遛弯儿、逛街、家务等。

营养处方

饮食一定要多样化。丁荣晶建议,从营养学讲,每天吃20种以上种类的食物,才是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其中包括蔬菜、水果、干果、蛋白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每餐中,一半是蔬菜和水果,其中蔬菜最好有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水果最好选择低糖分的,另一半为1/4蛋白质,1/4碳水化合物。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需要摄入优质动物蛋白,但要严格控制摄入量。动物蛋白应选择吃白肉,如鱼肉,虾肉,鸡肉等。外加一杯250ml的低脂牛奶。在购买食品时,要养成看营养标签中盐分多少、有没有反式脂肪酸,胆固醇、脂肪和糖的比例是多少的习惯。饮食上只有做到了科学搭配,才既能保证了身体每日所必须的营养元素的摄入,又防止内脏脂肪的过度堆积。

丁荣晶提醒无论是心血管患者还是普通人,从健康的角度上来讲要记住四句话:食物多样化,每餐八分饱,什么都可以吃,但也什么都不要多吃,

心理处方

已有研究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很多心脏病患者生病后,对自身的病情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焦虑、不安心理。这对心脏康复极为不利。

在心脏康复中心理处方的制定,首先需要临床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精神面貌,判断患者心理状态可先问三个问题(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是”,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为80%左右;其次利用一些科学的量表,例如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量表等检查手段对患者目前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必要时可应用一些药物以及物理治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要做的就是要主动地和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说出自己的疑惑,请医生简明扼要地解释一下自己的病情。另外,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情绪,把握好睡眠时间和睡眠规律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研究发现,善待他人、有生活目标的个体更长寿。

 

戒烟处方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晨起5分钟内吸烟”就是烟草依赖的信号。戒烟是心脏康复过程中最应该被重视的环节,如果患者做完支架后不戒烟,支架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为烟雾中的微粒会延迟支架被血管内皮覆盖的时间或导致内皮覆盖过程受阻,增加支架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放了支架的患者应该戒烟。除了支架治疗的患者,冠脉搭桥的患者和接受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吸烟都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加剧血管斑块进展和血栓形成风险。吸烟是一种尼古丁依赖性疾病,因此戒烟不仅需要有决心和毅力,针对重度依赖的患者,医生也会给予一些戒烟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运动治疗、戒烟敷贴、耳穴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尼古丁戒断综合征。

药物处方

另外,在心脏康复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于冠心病患者,目前已经形成了标准的二级预防药物处方。不过需要谨记的是,院外服药是个长期不断调整的过程。患者在出院的后续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慢性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很可能与药物种类、剂量不合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关。如果不进行药物调整,很多患者会因难受停止服药,而去使用作用不明的保健品,这就给患者再次出现心血管留下了隐患。

心血管病患者如果想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降低再发病率、再住院率,首先要接受自己必须长期规范进行心脏康复治疗的现实,并定期与医生沟通进行调整,如此有80%的机会打破心血管病反复发作的魔咒。如果说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是救命,院外心脏康复治疗就是修改疾病的轨迹,改变健康命运。请大家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心脏康复识别自己的健康风险,管理自己的健康风险,从而实现健康终老,而不是等到发病之后或者反复发病后才开始救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