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带血怎么办?
2019年01月23日 90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顾名思义,镜下血尿是指仅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而肉眼血尿是指尿呈红色、洗肉水样,甚至可见血块,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肉眼血尿。
发现红色尿后,不要惊慌,首先回顾有没有服用一些特殊的药物/食物,比如利福平(抗结核药)/甜菜等,因为服用这些特殊的药物/食物后尿会呈红色,但显微镜下观察并没有红细胞,称为假性血尿。停用这些药物/食物后,尿液颜色自然就恢复正常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陈善闻
对于真性血尿,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药物性因素: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拜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心梗)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的人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急性期的脑梗、心梗患者,还需要同时口服波立维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性房颤、静脉血栓的患者则需要口服华法林治疗。毋庸置疑,这些药物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部分患者在口服这些药物后可能出现出血表现,包括:血尿、血便/黑便、呕血、痰中带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甚至脑出血(表现为头痛、偏瘫、意识障碍等)。因此,一旦口服这些药物的患者出现血尿等出血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检查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必要时应用相应的拮抗药物治疗。
2、泌尿系统疾病,最多见的血尿病因,部分患者仅有血尿,而没有其它的伴随症状。包括:
(1)尿路感染:生活中最常见的血尿原因。由于女性尿道相对短,肛门距离尿道口近,容易感染,所以女性尿路感染比男性更普遍。尿路感染后会出现血尿,伴有发热、下腹坠胀感、腹痛、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尿道烧灼感,严重者伴有畏寒、寒战、腰痛,查尿常规提示尿白细胞增多,这时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患者需要同时大量饮水,增加排尿,以达到冲刷尿道、促进细菌排出的目的。切忌因为尿痛而有意减少饮水以减少排尿,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对于部分血尿并伴有顽固性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还需要考虑结核菌感染可能。
(2)泌尿系统结石:血液流经肾脏产生尿液,尿液通过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最后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中任何部位产生结石,都可引起血尿。多数患者伴有腹痛、腰痛,泌尿系统B超检查有助于发现结石,多喝水、蹦跳等方法有助于小结石(直径<6mm)排出,对于大的结石可以通过体外碎石、手术等方法祛除。
(3)泌尿系统肿瘤:多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尿路感染、结石引起的血尿不同的是,肿瘤原因导致的血尿患者多数是没有腹痛、腰痛症状的,所以这些患者需要做泌尿系统B超,甚至膀胱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4)肾脏免疫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多表现为镜下血尿,但部分患者也可以出现肉眼血尿,同时可伴有蛋白尿、下肢/眼睑水肿、高血压和(或)肾功能损害等。
(5)外伤:外伤损伤泌尿系统,如肾挫裂伤等,可导致血尿。
3、其它: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出现血尿。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2)肝脏疾病:如急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等。肝脏承担着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一旦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就会导致出血表现。
(3)其它系统的肿瘤:直肠癌、子宫肿瘤等,可累及泌尿系统而引起血尿。
上述3种疾病可以出现血尿,但是血尿并非这3种疾病的主要表现,绝大多数患者伴有其它相应症状和体征。如肝脏疾病患者多伴有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皮肤发黄等表现,直肠癌患者多有血便、大便性状改变等。
(4)运动性血尿:指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一过性血尿。与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增加过快,身体机能情况下降有关。多表现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一般运动后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和体征,仅感疲劳乏力。运动中止后,血尿迅速消失,一般不超过3天,预后良好,对身体健康无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运动性血尿为排除性诊断,必须除外其它病理性血尿原因,且病程符合运动性血尿才可诊断。
泌尿系统疾病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血尿病因,一旦出现血尿,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同时观察自己是否伴有发热、腹痛、腰痛、水肿、食欲下降、乏力、其它出血表现,如血便/黑便、呕血、痰中带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及时就诊,根据伴随症状和体征,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