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开刀治疗子宫肌瘤,千万别忽略这些隐匿症状
2018年12月13日 83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怀孕的人增多,临床上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也多了起来。
事实上,子宫肌瘤并非完全没有症状,只是因为很多时候症状不明显,自己不一定觉察到而已,医生评估肌瘤该切还是留,是否存在症状是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隐匿的肌瘤症状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随瘤体的生长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变性等有所不同。临床上,“没有”症状的患者为数不少,可能是因为肌瘤未够大,也可能是因为患者不知道那其实是肌瘤的症状。
子宫出血
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过半患者都可能存在,但他们大多却不以为然。
这是因为出血多数与月经相关,如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者月经周期缩短等。
肌瘤所致的出血,原因是肌瘤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出血量过多和出血过久。子宫黏膜表面经常溃烂、坏死,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断出血;肌瘤的存在影响了子宫平滑肌收缩,无法“夹”紧血管,致出血量多及持续时间长;较大肌瘤令盆腔充血,血流旺盛。还有些患者临近更年期,本身就有月经不调的现象。
由于月经量和时间因人而异,子宫肌瘤又是慢性发展的过程,很多人并不一定能察觉自己月经改变。
腹部肿块
下腹部摸到肿块也是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有时是肌瘤的唯一症状,凡向腹腔生长而不向子宫腔生长的壁间肌瘤往往有这种情况。
不过,腹部肿块的发现,一般要待子宫肌瘤长出骨盆腔后,而且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才比较明显。除非大到超过4个月妊娠子宫,就算膀胱不充盈也比较容易触及。
少数肌瘤生长较快,摸上去有隐痛,则有恶变可能。
疼痛
子宫肌瘤的疼痛症状比较多样,有的表现为腹痛,有的表现为腰酸、痛经,还有的表现为下腹坠胀感,程度多不严重,容易让人误会为劳累、腰肌劳损、原发性痛经等。
其实,疼痛是肿瘤压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压迫神经,或肌瘤刺激子宫收缩,或肌瘤坏死感染引起盆腔炎,粘连、牵拉等所致。
个别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则腹痛较剧并伴有发热。
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产生急性剧烈腹痛。
有时候肌瘤大,不仅可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疼痛,而且还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而致腰痛。
若痛经剧烈且逐渐加重,常为子宫肌瘤并发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
压迫症状
随着子宫肌瘤不断增大,充满骨盆腔,会压迫周围脏器。
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压迫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肾盂肾炎;
生长在子宫后壁的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盆腔静脉受压可出现下肢水肿;
压迫周围器官导致症状后,患者常不会首先到妇科就诊,甚至常被当作其他疾病而误诊、误治。
白带增多
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带增加,但这种症状常不为患者所重视。
当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坏死时,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量多,患者才会有比较强的就诊意愿。
不孕与流产
约30%子宫肌瘤患者会难以受孕,往往因为不孕就诊才发现子宫肌瘤的存在。
若子宫肌瘤患者妊娠,自然流产率也高于正常人群4倍。
贫血
长期出血而未及时治疗者可发生贫血。除非严重贫血,否则一般症状不甚明显,患者不易察觉。
高血压
有的子宫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压,平时没有感觉,多于体检时发现。去除肌瘤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
症状决定治疗方式
虽然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症状不明显,但症状往往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的考虑因素之一。
例如,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并伴有贫血;子宫肌瘤使子宫达新生儿头大小;子宫肌瘤导致患者排尿排便困难;肌瘤恶变、蒂扭转;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如不孕等情况时,就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肌瘤剔除术:适合于年轻、尚未生育需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肌瘤较小、个数较少的患者。创伤小,子宫和宫颈术后都是完整的,但相对容易复发。
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前者切除子宫及宫颈,后者切除子宫但保留宫颈,适用于肌瘤大、个数多于4个,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可杜绝肌瘤复发的可能。
有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接受子宫次全切除和子宫全切患者术后女性激素会改变,提示手术会对内分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这是因为,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手术将子宫动脉完全切断,影响了卵巢的血液循环,会导致卵巢功能发生早期衰退,影响卵巢正常分泌功能。而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切断子宫动脉血管,对卵巢血流循环影响较小,分泌功能仍较正常。同时,器官完整也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
所以,子宫肌瘤的治疗应尽量选择损伤小的方式。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年龄、生育要求、肌瘤数目和生长位置、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子宫腺肌病)等因素来综合考量。如果能早发现子宫肌瘤隐匿的症状,及早治疗,那么治疗方式的选择就会更多,对机体的损伤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