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肿瘤的区别
2020年05月13日 77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听说某人脑子里长了海绵状血管瘤,那什么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很多人都很害怕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这种肿瘤,觉得非常严重甚至会威胁生命,可是海绵状血管瘤到底是真的肿瘤吗?它与胶质瘤、脑膜瘤一样会不断长大吗?
唐都医院颅脑肿瘤专家赵天智介绍:海绵状血管瘤其实是血管畸形,手术中可以看到,海绵状血管瘤里有畸形静脉,这些静脉管壁不成熟,很容易出血,这些静脉畸形是先天性的。
那么,静脉畸形为何称之为瘤?
因为,这些畸形静脉出血后,血块纤维化后和畸形静脉混合在一起,形成球状的肿瘤,因此无论拍片子还是手术中所见,都呈现肿瘤样的肿块,而且质地有一定的弹性,海绵状血管瘤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尽管被称作瘤,但其实质上是静脉畸形团。
所以,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真的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虽然不是真的肿瘤,但是也会长大。但这种增长的性质与胶质瘤完全不同,后者是由于肿瘤细胞分裂导致肿瘤体积增大,而海绵状血管瘤并不含有肿瘤细胞,它的长大是由于静脉畸形反复出血,每次出血都有血块没有完全吸收,这就形成了新的纤维化,就象泥沙一样地反复沉积,导致包绕畸形静脉团的肿块越来越大。因此海绵状血管瘤也可以象真的肿瘤一样,“长”得很大。
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体征:
1、无症状
占总数的11%~44%,轻微头痛可能是唯一主诉,常因此或体检做影像学检查而发现本病。头痛是否与病灶出血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其中40%在6个月~2年内出现下述症状。
2、癫痫
占40%~100%,见于大多数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癫痫。海绵状血管瘤比发生于相同部位的其他病灶更易于发生癫痫,原因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对邻近脑组织的机械作用(缺血、压迫)及继发于血液漏出等营养障碍,病灶周边脑组织常因含铁血黄素沉着、胶质增生或钙化成为致痫灶。
3、出血
从手术标本或影像检查常可发现病灶内有不同阶段的出血,而有症状的显性出血占8%~37%。根据计算,病人年出血率为0.25%~3.1%;病灶年出血率为0.7%~2%。大脑半球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更易出血。与AVM出血不同,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一般发生在病灶周围脑组织内,较少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预后较AVM好,但首次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反复出血可引起病灶增大并加重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4、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占15.4%~46.6%。急性及进行性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常继发于病灶出血,症状取决于病灶部位与体积。可表现为静止性、进行性或混合性。大量出血引起严重急性神经功能症状加重较少见。
查出海绵状血管瘤,该怎样治疗?
1、保守治疗
基于本病的自然病程,对无症状的或仅有轻微头痛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
2、手术治疗
有明显症状如神经功能缺失、显形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均应手术治疗。尽管部分癫痫能用药物控制,但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减轻严重程度,病人术后能停用抗癫痫药物。因此对此部分病人也主张手术治疗。儿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潜在癫痫可能,是手术的强烈指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全切除病变,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3、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不肯定,而且放射线有诱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因此仅对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手术残留的病灶才辅助放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放疗对控制癫痫有效。
最后,了解了海绵状血管瘤之后,就可以知道这种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只要积极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治疗效果都比较好,手术切除后不太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