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原创)

2019年03月21日 85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命名]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又称为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或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由轻微损伤引起的皮肤黏膜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分叶状增生而形成的息肉状损害,并非真性肿瘤。

[病因与病理]  病因尚不明确,多与外伤刺激有关,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也可能和局部血流异常有关。

病损区黏膜或皮肤内可见毛细血管呈簇状或叶状分布,界限清晰,无包膜。小叶内可见血管周围梭形细胞增生。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趋向痊愈时,血管及细胞成分减少,纤维组织增多。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以青少年多见。好发于手、足、头、颈等部位,也可见于唇、舌等口腔黏膜。损害多单个发生,也可数个同时存在。早期损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小丘疹,数周或数月迅速增长,然后停止。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表现为球样或蘑菇样肉芽团块。皮损一般不超过1cm,表面多光滑和呈小分叶状,柔软、有弹性,触之易出血,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褐色的脓痂。无自觉症状,无压痛等。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并发周围组织感染或淋巴管炎。


[治疗]  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微波、激光、冷冻、手术、硬化剂注射等。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结扎蒂部血管,预后良好。液氮冷冻系利用液氮对局部组织进行冷冻,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激光治疗多选择CO2激光,利用激光照射病变组织,使其完全碳化或汽化;微波治疗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改变血流状态,使病变组织萎缩、坏死。微波、激光、冷冻、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且会遗留瘢痕。位于面部、影响美观的病变,或治疗后复发者,可行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或无水乙醇(适用于口腔黏膜病变)局部注射,封闭基底部异常扩张的小血管,使病变萎缩、消失,防止复发。


本文是郑家伟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