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治疗新观念
2018年07月14日 72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吸鼻、伸舌, 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甩胳膊、蹦跳,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 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抽动症。
对于抽动症的患儿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但不少父母对此类障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以为是孩子不学好、染上了坏习惯,有的将此症误认为是眼病、喉咽部疾病而辗转于五官科反复就医,有的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而“守株待兔”,更有许多人将抽动症和多动症混为一谈。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孩子产生学习困难、人格缺陷、社交障碍等多方面的损害。
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尚缺乏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国家批准的治疗抽动症的中药方案,所以西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主要方式。随着近几年儿童精神医学的发展,目前对抽动症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氟哌啶醇、硫必利已逐渐淡化为老一代的传统药物,而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等一批新型药物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日益在抽动症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些新药的疗效更持久,副反应更轻微,更容易保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重要手段。除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应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食物添加剂等可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为此,对这些儿童的食物应避免含有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
【小贴士】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对“纠缠不休”的疾患,在积极采取药物或心理行为治疗的同时,专家另有如下建议:
1、不要埋怨责怪孩子
当怀疑孩子可能患病时,不必惊慌,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影响孩子一生前途。家长不要埋怨责怪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不要态度简单、粗暴,要和医生配合,在坚持服药治疗的同时,尽心呵护,温和教育,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孩子就可早日恢复健康。
2、多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对患抽动症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多给予心理支持,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并且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另外,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振作精神,放松情绪。
3、坚持家庭治疗
来自家庭的关怀对患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他们的主要依靠和希望,良好的家庭气氛会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亲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安定儿童情绪,缓解恐惧与焦虑,带来安全感,这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
家长应了解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特点,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如让儿童与同伴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帮助患儿获得同伴的接纳,并获得与这些集体活动的成败及其社会评价有关的自我意识、道德感、价值观等的发展。
5、避免过分保护和退化性培养
由于抽动症患儿有着与其他疾病不同的表现和症状,家长往往或是打骂歧视,或是过分保护。经常看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让患儿退学或限制他的各种活动,回避社会交往。有的家长让患儿学电脑,以回避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一种退化型培养。患儿有可能把电脑学得很快很好,家长和患儿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患儿因此更加回避社会交往,这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