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肚子”怎么回事
2018年03月31日 113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例回顾
患儿王某,男,5岁,因腹大如鼓及怀疑其阴茎短小就诊。患儿自幼食欲好,喜吃肉类和零食;平时多居家看电视,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活动量稍微一大就疲乏、气促、多汗。神清精神好,问答切题,表情自然,体型肥胖,睡眠尚可,两便正常。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Kg,母乳喂养,父母亲均较胖。查体:T36℃,P92次/分,R20次/分,体重28Kg,身高116cm,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饱满膨隆,阴茎掩藏在皮下脂肪组织中。
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初步诊断为小儿肥胖症,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建议对孩子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即“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经过一年家庭生活方式干预,孩子6岁时,体重降到25Kg,参加体育锻炼后疲乏、气促症状基本消失;腹部膨隆明显减小,阴茎也从脂肪层脱颖而出。建议继续加强锻炼,吃动平衡,保障睡眠。
小儿“大肚子”的常见原因
宝妈妈眼中的孩子肚子大,与医学名词腹胀、腹部膨隆遥相呼应,腹胀是主观感受的医学描述,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腹部膨隆是客观查体的医学术语,发现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二者即有交集,又个性十足。
首先谈腹胀,腹胀可以是主观感觉,为局部或全腹的胀满感,也可伴有客观的查体发现,即发现部分或全腹胀满。腹胀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婴幼儿在喂奶后常有轻度腹胀和婴幼儿哭闹或哺乳时吞下气体导致的腹胀。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腹水、胃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物。有时自觉症状不明显,但检查发现腹腔内有腹水或肿物,有时自觉症状很明显,但腹部检查并无明显发现。
其次谈腹部膨隆,腹部膨隆是在腹部体格检查中,医生视诊腹部外形的判断结果,即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原因与腹胀相同,视情况不同有分为全腹膨隆和局部膨隆。全腹膨隆指弥漫性膨隆之腹呈球形或椭圆形,除因肥胖、腹壁皮下脂肪明显增多,脐凹陷外,因腹腔内容为增多所致者腹壁无增厚,腹压影响使脐突出。常见于腹腔积液、腹内积气和腹内巨大肿块。局部膨隆指腹部的局限性膨隆常因为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包块、胃或肠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等。
最后谈谈引起小儿“大肚子”的疾病,常见的是小儿肥胖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少见的有腹股沟疝、肠梗阻、腹腔肿瘤、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巨结肠、皮质醇增高症、苯丙酮尿症和肝糖原累积症等。
1、小儿肥胖症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儿童是成年期肥胖的危险因素。临床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前者占肥胖的95%,不伴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后者占5%,继发于各种代谢性和遗传综合征(如皮质醇增高症、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他们不仅体脂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治疗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需要采用以运动为基础,以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健康教育贯彻始终的综合方案。
2、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的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胃肠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二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和不良饮食习惯,三是环境温度的影响。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黏膜保护药、心理和精神调节药物等。
3、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害而影响日常活动;斜疝又常可发生崁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崁顿性腹股沟疝由于造成脏器崁顿缺血坏死,易出现生命危险,小儿可表现为易激惹和哭闹,可能出现腹部膨隆和腹股沟区包块。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4、肠梗阻急性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病人,儿童以肠道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小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膨隆或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高调肠鸣音、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结肠癌、肠套叠和肠扭转,常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肠腔充气,并有液气平面、闭襻肠管影。肠梗阻多采用手术治疗。
5、腹部肿瘤 儿童常见的腹部肿瘤有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等。很多腹部肿瘤患儿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腹部膨隆时就认为是“将军肚"-有福气,从而担误了就诊时机。如神经母细胞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腹部肿块,95%神经母细胞瘤尿中儿茶酚胺升高。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多见的恶心实体瘤,仅次于神母,居发病第二位;进行性增大腹部包块是最常见症状,肿块较小时无明显症状,不影响患儿营养和健康,易被忽视,肿瘤较大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可有气促、食欲不振、消瘦、烦躁不安等表现。超声和CT可明确诊断。儿童腹部肿瘤多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联合治疗。
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简称甲低,是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性缺陷或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前者称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后者成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如果孩子在出生后3-6个月出现喂奶困难、便秘、哭声嘶哑、瞌睡、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出现腹胀或腹部膨隆、皮肤干燥、头发及指甲生长迟缓,父母应警惕孩子是否患了呆小病,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本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小对脑发育的损害,一旦诊断确立,应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不能中断,否则前功尽弃。
7、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与近端结肠,以至于肠管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国内统计占消化道畸形第二位,病人约90%为男孩,首次就诊多在新生儿期。由于病变肠段的长度和年龄的不同,症状和体征有很大差异,一般病变肠段越长,出现便秘的症状越早越重。检查多选择钡剂灌肠X线检查,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唯一手段。
健康教育
在临床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做好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医务工作者的必备素养,通过规范实施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避免或减少巨大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愚型儿的出生。
通过儿童综合健康管理,及时识别异常发育情况,并选择适宜的辅助检查,排除或明确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腹腔肿瘤和肠梗阻等疾病,避免儿童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科学喂养可降低小儿肥胖症的发病率,从而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单纯性肥胖是21世纪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为目前公认的的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问题之一,肥胖的流行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应从小儿预防开始,切记肥胖非福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