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

2018年07月31日 70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抽动症在临床上的“学名”叫抽动障碍,它一般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以身体的肌肉群出现不自主的、重复的、无目的快速收缩以及发声抽动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运动性抽动包括挤眼睛、皱鼻子、鬼脸、耸肩等,发声抽动则通常表现为频繁清嗓子、突然喊叫或骂人,甚至发出犬吠样声音。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以将儿童抽动障碍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障碍以及既包含发声障碍也包含运动障碍的妥瑞氏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三种类型初期很难绝对划分,一般认为3种类型可能有连续性。短暂性抽动障碍有可能随病程发展成为慢性抽动障碍,而在妥瑞氏症中约半数患儿的首发症状可能是仅为单纯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状可以因某些诱因加重,也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被人提醒、伴发感染等,而当注意力集中或者心情放松时抽动症状则会减轻。

许多儿童抽动障碍患儿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之前自诉身体局部有不适感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冷感或其他异样不适感,一般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不适感的存在,患者为缓解躯体部位的不适感出现运动性抽动,为缓解咽喉部不适感出现发声性抽动。

此外,现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除了本身的抽动症状之外可以出现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讲话粗鲁或品行障碍、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强迫症以及睡眠和情绪障碍状等。

哪些危险因素可能引起儿童抽动障碍?

1、出生时的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包括因羊水过少或脐带绕颈导致胎儿窘迫、初产高龄、先兆子痫、胎盘早剥以及前置胎盘。

另外,有研究显示母亲孕期抽烟也可增加儿童抽动症的严重程度。这些原因说明围产期和出生时的不利因素导致脑损害时神经发育系统受损,在儿童生长过程中对其他危险因素的抵抗力减弱而致病。

2、不良饮食习惯
有研究发现,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红茶与抽动症的发生高度相关,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上述物质非常敏感,故应减少儿童的摄入。

3、心理应激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近一半的患儿在抽动前曾经历过意外事件或令其害怕的事件:如父母离婚或冲突,受到老师严厉批评,孩子被寄养或托管,移居国外或外地等,因此提示我们孩子与父母分离或生活环境改变是抽动症的主要诱因。

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有家长不能识别此病,认为孩子调皮,对孩子严厉训斥,甚至责打,而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理应激,会使抽动症状加重。

所以家教方式、社会文化和对待儿童的反应都直接影响着儿童抽动症的发生、转移和发展。

怀疑孩子得了抽动症,该怎么办?

1.进行治疗
第一步,就医是必须的,建议去有富有经验的儿童神经精神专科就诊,如果确诊,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

对于抽动障碍,医生的帮助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让孩子、家长、老师对此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疏导孩子
对于孩子,他们最痛苦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由于小伙伴们以及老师们的异样眼光,会觉得自己是个“怪人”,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与大脑的对话间出现了小小的“故障”。

幸运的是,此故障并不会一直持续存在,也不会影响智力和身体灵活性,仍然可以参加绘画、唱歌、体育活动,自信和良性社交有利于更快地走出疾病阴影。

3.家长减少焦虑
对于父母,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孩子。疾病的预后如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这都是让家长万分焦虑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会说“又开始抽了”,或者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一脸愁容,往往这样会使孩子更焦虑,抽动更频繁。

因此,家长们除了积极就医,最需要的就是——接受自己的孩子的症状,并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与众不同”并不影响父母对他们的爱,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

4.老师的协助
另外,孩子们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很重要。老师们需要尽可能淡化患儿与其他人的不同,同时营造孩子不因疾病而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归属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