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伴发一过性偏瘫2例
2018年07月19日 75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例1,女,19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偏瘫10d入院。既往有1型糖尿病史7年,予短效胰岛素(RI )20u+长效胰岛素(PZI )10u早餐前、RI 6u中餐前、RI 12u+PZI 6u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近10d两次发作右侧肢体偏瘫,右侧面颊温痛觉减退,持续2~6小时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查体无异常。次日凌晨6:00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面颊部麻木,口齿不清,语言困难,口角左偏,查体:血压115/75mmHg,神清,露睫试验右侧(+),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偏,伸舌居中,右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肌力和肌张力正常。急查血糖1.53mmol/l,予10%葡萄糖静滴,30分钟后症状缓解,血糖6.8mmol/l,右侧肌力和肌张力均恢复正常。脑血流断层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血流变学检查正常,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阳性。纠正低血糖后未见再次发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武晓泓
例2,女,65岁,因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2小时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长期服用优降糖5mg,2次/d,高血压病史6年,服用复方降压片1片,2次/d。近3天感乏力,食纳较差。2小时前突发右侧肢体偏瘫,口齿不清,遂至我院急诊。查体:血压160/95mmHg,神清,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偏,伸舌居中,右上、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巴氏征、戈登征均(±),左侧肌力和肌张力正常。急查血糖2.53mmol/l,予10%葡萄糖静滴,60分钟后症状缓解,血糖7.8mmol/l,右侧偏瘫消失。急诊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留院观察2天,优降糖减量后未见低血糖及偏瘫复发。
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因饮食、运动和药物使用不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多样,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及患者的反应性有关。一般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首要表现如饥饿感、出冷汗、心慌、乏力等,严重者可因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导致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出现神经低糖症状,而以一过性偏瘫为表现的局灶性病变少见[1,2]。国内外报道迄今不过40余例,其临床特征包括:1、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可有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史,发病前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2、突发意识障碍、偏瘫等神经系统局灶性或全身症状,可伴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3、查体出现迟缓性或痉挛性偏瘫,右侧多见,巴氏征可以阳性;4、血糖低于2.8mmol/l,头颅CT无病变;5、及时补充葡萄糖,大部分患者15~60分钟内症状完全消失,少数病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纠正低血糖后不再复发。本报道2例患者均符合以上特点。本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脑血管痉挛;2、原有脑动脉硬化引起神经功能损伤;3、选择性神经元易感性。必须指出,本症临床容易误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排除脑血管病变。
参考文献
1、Carter F, Taylor C. Transient hypoglycemic hemiparesis. J Natl Med Assoc, 2002;94(11):999-1001.
2、Spallino L, Stirling HF, O'Regan M, et al. Transient hypoglycemic hemiparesis in children with IDDM. Diabetes Care, 1998,21(9): 1567-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