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危言耸听!小伤口处理不好竟能夺命!一份救命攻略送给你
2018年07月26日 8306人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针挑脓包、挑血肿、挑扎进皮肤的小刺或竹签等异物。殊不知,这些行为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消毒不严或是方法不对,就可能引起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
几年前,19岁身体健康的小杨不小心剪破了右脚的大拇指脚趾头。伤口有米粒大小,也没过多出血。像很多人一样,他并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下班后,小杨右脚大拇指有点红肿,但他仍没当它是回事。
第三天下班时,小杨走路已有点一瘸一拐,伴有头晕发冷。在老乡劝说下,他去了工厂附近的镇医院,做了简单的伤口消毒包扎处理。
第四天,他已有明显畏寒、发烧、胸闷等症状,朋友将他送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送到急诊的小杨已有点神志不清。
医师意识到小杨所患的是严重的败血症,立刻下了病危通知书,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一周后,死神还是夺走了小杨的性命。
类似案例,并不在少数。
2012年广东一15岁女孩因挤破脸上和额头上三颗痘痘,导致颅内感染和败血症,生命垂危;
2017年8月某29岁青年拔牙后口腔内小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不幸离世…
以上场景看似离奇荒谬,却都来自于真实生活。
看到这,帮帮瑟瑟发抖,忍不住问究竟何为败血症?为何小伤口能引发败血症?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这些事情你要知道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脓毒症发病人数达2千万到3千万,800万人会因此失去生命。
告诉大家一个可怕事实,这个数字比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加起来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在医学上,败血症是由于局部感染引起的。细菌在进入血液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病灶,可引发多系统功能衰竭的严重全身性感染。
帮帮告诉大家,败血症是属于病情危重的全身感染,救治难度大,死亡风险为1/4到1/3。
值得一提的是,该病情的发生与局部感染的创面大小无必然联系,即使微小创面在患者免疫力薄弱的时候也可引发。
败血症如此可怕,什么人容易中招?
实际上,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小伤口的杀伤力比较弱。但对于免疫力薄弱的人,如老年人,肿瘤患者,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严重糖尿病等,局部感染发展为败血症的可能性更高,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如果身体有局部感染后,发展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的表现时,大伙就需要特别警惕。
当检查出现体温超过38℃,脉搏高于每分钟90次,呼吸超过每分钟20次,白细胞高于1.2万或低于4000,以上4条满足2条以上时,就可以考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也是败血症的一种表现。
为了尽可能避免败血症,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份正确处理伤口攻略和一份处理伤口的误区清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处理伤口。
小伤口该如何处理?
1、辨明情况是否需要立即就医:深部伤口、动物抓伤咬伤、烫伤、铁钉铁片刺伤划伤等都需要及时就医,清创消毒,或者注射破伤风、狂犬病等对应疫苗。
2、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干净伤口及其周围。
3、如果伤口污染较严重,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局部消毒。
4、覆盖创面保持伤口清洁,创口贴或者液态创口贴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5、伤后1~3天内密切观察伤口,如果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增加的表现,则有局部感染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6、当伤口开始愈合后,会先形成一层黄色或红色薄膜,此时会有轻微瘙痒,但不能把这层膜撕去,因为它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创面的愈合。等待它自然结痂后,就不再需要创面覆盖了。
常见处理伤口的误区
误区1:小伤口都能用创可贴
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伤口齐整、干净,出血不多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
误区2:将牙膏、香灰抹在伤口上
一些患者相信“土方法”,将一些粉制品,如咖啡、香灰、牙膏涂抹在伤口上。这些物质只会刺激伤口,妨碍清创和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对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
误区3:不包扎,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干燥情况下,伤口容易结硬痂,导致新生的表皮细胞难以移动,伤口反而愈合迟缓,因此应适当保持伤口湿润。
误区4:多涂药水,消毒彻底
紫药水、碘酒等急救药品虽具有消毒用途,但却会降低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活性,迟缓伤口愈合。一般情况下,使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误区5: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可按医嘱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6: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用手撕去
其实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