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2018年12月21日 8606人阅读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病因: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很难局限而导致全身广泛炎性反应,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症状者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

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及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

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

(1)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一般应用10-14天。

(2)对症、支持治疗 保暖、供氧、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等局部病灶;保证能量及水的供应等。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染因素外,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一般不予退热药物。

(2)保证抗菌药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如脐炎、鹅口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早日愈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保证营养供给 除经口喂养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营养。

(5)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家长应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证皮肤清洁。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