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已经步人老龄化,胆道疾病中的老年患者比例必然明显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急诊或限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对于高危胆道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的病死率较高。针对此类患者,如果通过较为简单的处理使患者平稳度过了炎症急性期,就为下一步的择期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体现了现代外科的控制性治疗理念。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3例、女9例。结石性胆囊炎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2例伴发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6例、严重心律失常8 例、红斑狼疮 1列。本组病例的手术指征包括:并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ASA分级3级以上,麻醉手术高风险患者。②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诊断明确,③胆囊炎患者经超声及cT证实胆囊明显肿大,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④胆管炎患者肝内脾管不扩张,不易行PTCD;⑤排除经肝脏穿刺禁忌症。
术后处理:穿刺后患者均予以禁食.补液、支持、抑酸、抗感染治疗,待炎症逐步治消退后可进低脂流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联合应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可以同时抽取胆汁送细菌培养,待培养和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为敏感抗菌
药。引流管按照以下原则处理:①带管时间应超过4周,以保证窦道形成良好。防止拔管后 胆汁漏入腹腔,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低蛋白等危险因素,应推迟至8周。②对于无结石性 胆囊炎患者,待胆囊炎症状完全消失,超声或CT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恢复正常,经引流管造影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通畅。并夹闭引流管3天,观察无症状反复后可拔管,此类无结石性
胆囊炎患者通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最长者可达3月。③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在胆囊切除术前或术中拔出引流管。④不进行确定性手术者,不宜将引流管轻易拔除,需要长期带管生存。
讨论:
有关胆囊穿刺的路径一直有所争论,报道较多的是经腹腔的直接穿刺.此方法确实有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在床边即可进行,但是缺点是发生胆漏的比例较高。我们认为经皮
肝脏的穿刺(PTC)有明确的优点:①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可适用,经腹腔的直接穿刺必需在肋缘下能找到胆囊,有些胆囊虽然肿大但是被肠管包裹就无法穿刺;②不易发生胆漏;由于肝脏组织对穿刺管的压迫作用,胆汁不易沿引流管渗漏。而且经肝脏的穿刺点在胆囊高位.不同于经腹腔的直接穿刺在胆囊低位,所以不易发生胆漏。③引流管不易滑脱;有报道置管后的导管脱出牢为5%-10%。
PTC具有操作难度低.成功率高的特点。对于低位胆道梗阻所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增大的患者能起到迅速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的作用.减轻中毒症状。为以后的择期手术提供了窗口,也提供了除 ERCP以外的另一种可选样的治疗方法,而且较ERCP风险更低:但对于胆囊增大不明显的患者.则可能有胆囊管阻塞。对胆囊进行穿刺不能引流胆总管,需谨慎选择。
本文选自 须新涛,医学信息,2015,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