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吗?--室早的危害性
2018年10月16日 81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在临床见了几例室性早搏、室速(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他们对室早治疗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让我这个以心律失常诊治为主要专业的临床医生瞬时觉得任道重远。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史卫国
目前很多患者对于冠心病的认识逐步加深,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可能冠脉造影的结果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心律失常患者对于专科治疗的接受仍显著偏低且难于接受,由此可见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诊治的宣教是多么的重要!
病例一:40岁女性,个体户,发现室早室速2年,多次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其中24小时总心搏次数约为80000次,而室早数目却高达50000次(总心搏次数一半以上),且室速1000多次,部分为RonT(可导致尖端扭转室速从而猝死)。虽然该患者症状不明显以及心脏彩超未发现明显结构改变,但患者及家属对室早治疗的错误理解让我觉得痛心,一直认为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且不愿意接受随访。难道还等到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衰甚至猝死再来治疗吗,不管药物治疗还是射频消融治疗,都应该可以尝试下。
病例二:50岁男性,卫生管理工作者,其妻子是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心悸10年,反复多次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大于20000次/24小时,且为单形室早。患者此次以胸闷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扩大、EF低至42%,伴BNP升高,临床已经出现以活动后气促为主的轻度心功能不全症状,追问病史患者发现室早已经多年,每次查普通12导联心电图均提示室早二连律、三联律。患者入院主要目的查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脉无明显狭窄,造影结束后问患者是否同意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甚至射频治疗,患者和家属竟然表示室早已经十几年了,不需要治疗,中药调理就可以了。该患者已经进展至心肌病了,冠脉造影甚至介入治疗可以接受,而对于心律失常完全不理解,并且还是医务人员,竟然是这种治疗态度,难以理解啊!
病例三:40岁男性,长途车司机,胸闷心悸症状10年了,每次体检均提示室早二连律、三联律,门诊查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大于15000次/24小时,且短阵室速1000多次,均为单形室早、室速,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此次入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临界冠脉病变,患者及家属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且植入进口支架,却以经济困难不接受心律失常的射频治疗。难道室早室速就不会猝死吗?特别是长途车司机,其危险性更大,且害人害己啊!
鉴于以上病例,我深深认识到心律失常诊治宣教的重要性,特别是射频导管消融,这项并不永久植入任何器械的技术在广大患者人群中推广仍需要继续努力。因此检索了部分资料,希望部分医生、重点是患者有所帮助提高认识理解。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即所谓特发性室早。
室早是早于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室性异常电活动,由希氏束分支及其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可单独出现,也可成对出现。如果室早连续出现3个以上,则成为室速,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短阵室速或者持续性室速。室早可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扑动或颤动。该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正常人。室早和短阵室速犹如孪生兄弟一样,在很多患者是同时存在的。
室早的症状: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完全无症状,轻微心悸憋气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晕厥甚至猝死。室早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偶发室性早搏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偶尔有心悸、胸闷等不适。频发室早时患者常有心悸、心跳停顿等,部分患者描述症状为“心脏跳到嗓子眼”、“脉搏漏掉或偷停”、“心跳一下子快了一下”等,甚至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在室早发作时感到心前区憋闷、压榨性疼痛等症状。心悸症状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代偿间歇(即室早后的心跳长间歇)引起的,当室性早搏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时可导致患者心排血量明显下降,患者会有头晕等症状。室早长时间频繁发作,可引起心功能下降,严重者引起心力衰竭。因此胸闷、胸痛不是冠心病心绞痛特有的症状。
室早、短阵室速的临床检查
1、12导联心电图:常规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借此定位判断室早、室速的起源部位。
2、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明确一下1天(24小时)里面有多少个室早或者多少室速,这对治疗的抉择有很大的影响。
3、心脏影像学检查:主要为超声心动图(心超)、胸片甚至心脏磁共振等。一般常规查心脏彩超,可以明确心脏的解剖结构有没有异常变化,明确心脏有没有器质性改变。在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磁共振、核素显像等检查。
4、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血液学检查:主要为了排除其他可逆性因素导致的室早、室速。
5、其他伴随疾病的检查:根据年龄及症状排除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检查。
室早、短阵室速的治疗
目前对室早、短阵室速的治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年龄、基础心脏病、患者总体情况、服药情况、家族人员有无猝死或晕厥史、电解质紊乱、代谢失衡、药物的致使心律失常效应;40岁及以上的室早患者应除外缺血性心脏病,40岁以下者应考虑非缺血性原因,包括高血压、瓣膜疾病、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疾病如长QT综合征等。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总体治疗目标是彻底根除室早触发病灶,避免心脏功能的恶化
单纯偶发室性早搏基本是没有危害的,也不需要治疗,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时都可能有少数室早出现,一般不会超过100次/24小时。对于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性早搏,我们不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只要适当休息,消除精神紧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室性早搏消失。
一般来说,室性早搏如果不频发、也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原则上不用药物。但是可以先进行生活习惯调整,如注意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如浓茶、咖啡等等,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
如果症状非常明显或者发作频繁,或者室早频率超过总心率的5%-10%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干预治疗。
目前治疗方法就是药物和介入导管消融治疗,一般先考虑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美西律、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即可达龙。
但器质性心脏病和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在选择药物上是明显不同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不能轻易选择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改善预后效果很好,若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选择胺碘酮,但胺碘酮的副作用较大,可损伤甲状腺功能、肺功能甚至肺纤维化,特别是长期服药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这些指标。具体药物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不建议患者自行用药,而需要医师诊疗之后方能进行药物治疗。
关注的重点为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也就是所谓的特发性室早室速,需要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及患者去关注和理解。传统的观点认为找不到病因的室早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必治疗,但临床研究证明该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害人的。不少研究提示长期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即使没有症状也会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研究发现频发有症状的室早(早搏负荷>5%)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存在显著的影响,可以引起左心功能下降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由于室早室速所致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衰早期是可逆的,彻底治疗室早可以恢复心脏的大小和功能,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恢复。因此,必须控制室早的发作频度甚至彻底根除室早,以避免心肌病的发生。
如果药物治疗后早搏仍比较多或者药物治疗无效,则建议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如果发作频繁的室性早搏可以选择导管消融治疗,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4小时动态监控发现室性早搏超过1万,也是导管消融的指征。在有些患者,如果症状很明显,必要时当早搏在4000-5000次以上,也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此外还有些特别职业的患者,例如飞行员、司机等,更应当尽早积极处理。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也可以做导管消融治疗。但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患者导管消融成功率不高,有的会恶化为室扑、室颤。快的室速或者室扑、室颤都是猝死的原因。除了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外,植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以预防心脏的猝死。
总之,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我们切莫麻痹大意,应当重视其危害性,应该积极寻找室早的病因并及时纠正,包括生活习惯调整(注意休息,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如浓茶、咖啡等等)对于药物控制不佳者,应该早期积极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