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2017年11月15日 109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定义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指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复位手术后以及眼外伤等情况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内游走、附着、增生,形成细胞性膜,合成胶原并收缩,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
二、临床表现
症状:视力减退,视物变形。
三、诊断
1.病史
(1)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有导致PVR的诱发因素,如视网膜裂孔、多次手术、术中过度冷凝、玻璃体积血、眼球外伤等。
2.临床表现
3.眼底表现及临床分级
1983年,国际视网膜学会根据视网膜表面膜及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范围将PVR分为A、B、C1—3、D1-3四级。
A级:玻璃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有色素游离及色素团块堆积。
B级:视网膜表面有皱褶,裂孔卷边,血管扭曲抬高,表明有增生膜存在。
C级:
Cl:一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C2:两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C3:三个象限全层的视网膜固定皱褶。
D级:指固定皱褶累及四个象限,视网膜全脱离呈漏斗状。
D1:视网膜全脱离,呈宽漏斗。
D2:视网膜全脱离,呈窄漏斗,漏斗前口在45度范围内。
D3:视网膜全脱离,呈看不到视盘的窄漏斗,称闭合性漏斗。
4.推荐检查 B超检查可见玻璃体暗区内有不规则点状、片状或条状回声,视网膜与球壁环分离成V形征。
四、治疗
1.对A、B级病例,可根据情况选用巩膜外垫压、环扎、放液、巩膜外冷凝等。
2.对C级和D级病例,一般需行玻璃体手术。行膜剥离,增生条索剪切,眼内电凝、冷凝、光凝及眼内充填物等。必要时对阻止复位的视网膜后膜做切除。
3.药物治疗,如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等,目前仍在研究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