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
2018年08月06日 77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功能锻炼
早期活动、早期下床、适时负重、持续锻炼、因人而异
第一阶段:骨折术后2周内
骨折在手术复位和固定下,已开始了早期的修复愈合。新生的骨组织已经开始合成,但范围还比较有限,骨折端尚未获得稳定的连接。
锻炼目的:促进肢体肿胀消退,改善骨折端和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骨折端或关节周围的粘连。
方法:患肢肌肉收缩锻炼
1.术后当天进行有意识、自我控制的“绷紧-放松”活动。
2. 由他人或器材帮助的关节被动活动。
3.骨折稳定、固定牢固的病人可行主动的抬腿抬手等活动。
4.除双下肢、骨盆或脊柱骨折等,尽早借助助行器或支具下床活动。
第二阶段:手术后2周至3个月
一般类型的骨折在这一时间骨折虽有骨痂生成,但强度和内部结构尚未达到正常的水平。肢体肿胀一般已经消退,伤口也已拆线愈合。
锻炼目的: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肌肉的力量、杜绝粘连、为肢体完全负重作准备。
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活动
1.重点锻炼患肢骨折相邻未受伤关节,改善血供,防止关节僵硬、功能减退。
2. 多方向多角度活动关节。
3.每日制定锻炼计划,做到早、中、晚至少锻炼3次。锻炼幅度强度不可过大或不足,每日关节屈伸的幅度达到略有疼痛为宜。
患肢负重
负重时间:无论任何部位、任何性质的骨折,术后负重的时间都要由手术医生来决定。一般来说都应在X线拍片证实骨折愈合后再考虑负重。
负重过程:1.负重量应当逐步加,从最小逐渐过渡到正常。
2.下肢骨折而言,负重主要是对体重的支撑能力,一般遵循“脚尖踮地→前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逐步增加重量”的过程。
3.初次负重时必须有人保护,以免因病人摔倒。逐渐增加负重的过程应至少2个星期以上,千万不要求快。
4.未达到稳步站立和行走姿态自如之前,须使用拐杖、步行器或手杖保护。
第三阶段 术后3个月至1年
这阶段病人通常已恢复负重,关节活动范围已经完全或大部分恢复,但愈合后的骨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全恢复正常强度及外形。
锻炼目的:缓步提高肢体功能,继续坚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最终消除粘连、僵硬的危险。
锻炼方法:加强肌肉力量锻炼
每日主动进行的锻炼可以转移到健身器、运动场上进行,活动次数可以适当减少。
借助哑铃、重物加大肌肉力量、耐力的训练。
从游泳、慢步、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激烈且有冲撞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