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病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心理健康问题
2021年03月22日 79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比较少见。目前帕金森病的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随着病程发展会累及对侧肢体。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长期疗效明显减退,同时会症状波动: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运动障碍):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肌张力障碍。
这时可考虑手术治疗。需强调的是术后患者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剂量可减少1/3-1/2。手术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非原发性PD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是手术的禁忌证。手术对肢体震颤和/或肌强直有较好疗效,但对躯体性中轴症状如姿势步态异常、平衡障碍无明显疗效。手术方法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DBS因其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作为主要选择。
首先如何判断帕金森病处于早期,还是中晚期?
0级=无疾病体征。
1级=单侧肢体症状。
1.5级=单侧肢体+躯干症状。
2级=双侧肢体症状,无平衡障碍。
2.5级=轻度双侧肢体症状,后拉试验可恢复。
3级=轻至中度双侧肢体症状,平衡障碍,保留独立能力。
4级=严重障碍,在无协助的情况下仍能行走或站立。
5级=病人限制在轮椅或床上,需人照料。
分级越高,疾病越严重。1-2.5级为帕金森病的早期,3级为帕金森病中期,4-5级为帕金森病晚期。
手术治疗选择好时机帕金森病患者更受益
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要注意适应证以及时机的选择。脑起搏器治疗主要用于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的“蜜月期”过后,出现长期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是运动波动(例如剂末现象)和异常运动等难治性症状。此外,脑起搏器治疗对于药物抵抗性严重震颤以及冻结步态、频繁跌倒等症状也有效。
但并不是所有的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植入脑起搏器。一旦帕金森病进展合并痴呆、严重神经精神障碍时,就已经错过了植入脑起搏器的时机,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因此植入脑起搏器并非可以无限期地等下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焦虑等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问题,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帕金森患者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疾病本身及疾病对身体困扰、对疾病本身的担忧。患者突然从健康人变成病人,心理会出现很大的反差,而且身体上痛苦和生活上不便会让患者感到非常烦躁、焦虑。对于疾病本身的恐惧让患者陷入抑郁,而抑郁又会加重病情,二者相互影响。
因此,建议家属在为老人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主动与患者沟通,为他们建立愉快的生活氛围,建立信心。对于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药物控制。
家人要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不要什么都替患者去做;对于有语言障碍者,患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减轻帕金森的危害。
对于长期患病,出现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分值较高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精神类药物治疗。应积极的鼓励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帕金森病程长,且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对病人精神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患者悲观失望、焦急烦恼等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生死观,向疾病作斗争,保持心态平衡对病情的控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