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后的人工关节一定会经历翻修吗?

2017年07月05日 147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和患者接触时,听了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的询问。从这些问题中发现很多患者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还是存在一定的误解。今天就患者存在的一些疑问,给各位一个准确的答案。

人工关节置换对年龄有要求?

       人工关节置换术刚引入我国时,医生们普遍认为这个技术只适用于65岁以上的人群。那么为什么年轻人就不适用呢?一方面根据病情来说,青年群体骨科疾病的严重程度远没有老年人来的严重。在药物和物理治疗后,病情如果能够得到缓解,不用非要手术治疗。

       其实到现在也是如此,医生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也是从病情出发,对年龄的考虑倒是其次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但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史已经有10年了,病情的发展导致他的骶髂关节病变,并且伴随着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变形。从源头上治疗好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后,就需要对病变、坏死、磨损的关节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相反,一个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膝盖部位出现疼痛,经检查后发现是半月板损伤,只要用关节镜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腿部恢复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翻修。而当时的翻修技术有限,一次没翻修好就需要两次或三次,病人受罪不说,还大大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不管是手术技术还是翻修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各种翻修假体设计也日趋完善。

       所以是否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年龄并无直接的关系

假体到底能使用多长时间呢?

       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工程实验室曾经做过一个假体使用寿命研究:他们将模拟安装在人体标本上的人工关节放在生物溶液中,在60公斤的重力负荷下模拟人体的运动。在相当于10年同等强度的运动后,聚乙烯衬垫的磨损仅仅0.2毫米。这就是说,要达到磨损2毫米使衬垫损坏的程度需要100年

紫外线照射消毒灯

       虽然这只是实验室结果,实际使用年限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手术方法和技术的日趋进步、对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与护理的重视、术中术后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治疗的标准化个体化,都使得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小,使用年限逐渐增加。

       梅奥医学中心对8117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在术后10年的随访中,可以保持90%以上的假体生存率,其中有84%的患者至少使用超过15年,而78%的病人可使用20年之久。髋关节置换假体往往使用时间更长,有研究资料表明90%的患者在术后10年内,都不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术后25年的假体存活率达到80%

什么原因会导致术后翻修?

       对种种导致翻修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把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5星影响最大、1星影响最小):

       关节感染是对关节假体使用威胁最大、最凶险的因素,一旦出现术后感染,造成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往往是灾难性的;若关节感染控制不住,只能进行翻修手术甚至将假体取出,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未能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操作技巧局限,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平衡破坏,未能对生物力学功能进行重建。

       肥胖、骨质疏松、术前下肢内外翻畸形程度、关节活动功能、下肢骨性结构发育异常、骨缺损程度,是否合并影响下肢肌肉力量的疾病,都会影响手术后的假体存活率。这些类患者手术难度较大,术中遇到复杂情况的可能性更高,假体安放的位置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下肢力线矫正的影响更大,加速假体的磨损

       在手术之后,需要对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计划,指导其功能锻炼。术后康复不良,造成肌肉萎缩,导致关节不稳,更易损伤假体。过度运动,不正确的关节姿态,比如经常深蹲、盘腿、压腿等,也会造成假体局部的过度受力而磨损。不当的运动也会增加外伤的危险,造成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置换假体材料很多,更是有进口和国产之分,我们认为,不一定贵的就是好的、对的。每个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用最合适的假体型号和材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