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导致尿频的“真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尿频症状

2022年05月05日 7098人阅读

注意!你的不明原因的严重尿频可能是和这个疾病有关

 

腺性膀胱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膀胱炎,是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正常膀胱粘膜的移行柱状上皮化生或增殖性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以尿频和下腹部疼痛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

膀胱炎分为非特异性膀胱炎和特异性膀胱炎,非特异性膀胱炎一般是指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性膀胱炎症,包括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往往同时伴随尿道炎,主要症状为下尿路刺激症状,有特定的人群分布,我将在下一期的医学科普文章中给大家详细的描述。今天主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腺性膀胱炎这个特殊类型的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目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公认的因素有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梗阻或膀胱功能异常、局部免疫反应异常、激素水平调节失衡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膀胱粘膜的尿路上皮组织异常化生所致。由于女性为下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且在更年期存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调节失衡等,因此腺性膀胱炎的大部分患者也为女性。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女性,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没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常伴随下腹部及会阴部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和血尿(肉眼或镜下)。有些患者被误认为是尿路感染,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尿液中白细胞和肉眼血尿可缓解,但是镜下血尿和尿频仍可持续存在,症状可持续反复存在。由于单纯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长期的疼痛和排尿刺激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长期不适症状的刺激下伴有焦虑、失眠、抑郁等。膀胱镜检和粘膜活检对诊断本病具有决定性意义,镜下可见膀胱内正常粘膜被增厚、充血水肿的粘膜代替,表面粗糙不平,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乳头状滤泡或凸起,有时形成乳头样肿物,外观类似膀胱肿瘤。病变位置多位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口和双侧输尿管口周围,部分患者甚至由于肿物遮挡输尿管开口而导致肾积水,如果没有意识到并且耽搁治疗时间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存在多方面因素,因此单靠一种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应将病因治疗放在首位,明确病因并去除慢性的致病因素是治疗的第一步。对于单纯的轻微的局部病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对于病变严重、出现上尿路并发症或高危类型的腺性膀胱炎属于癌前病变,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术后还需要密切复查。具体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用药,控制膀胱的慢性感染,伴随排尿不畅者可给予α-受体阻滞剂;

2. 病因治疗:去除可能导致下尿路感染的慢性因素,比如慢性前列腺炎或妇科炎症,解除下尿路梗阻,比如前列腺增生或膀胱出口梗阻,长期留置尿管、造瘘管或支架管需引流充分并及时更换,矫正可能存在下尿路畸形,如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尿道肉阜等。

3. 手术治疗:对于大部分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内存在多发乳头样、滤泡样或绒毛样肿物,病变范围局限且不影响输尿管可以选择经尿道膀胱电切、电灼和化疗药物灌注综合治疗。对于少部分膀胱内病变广泛经过多次内镜治疗复发、病变侵犯输尿管口导致明显肾积水、膀胱病变严重导致膀胱容量显著减小或挛缩等需要开放手术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或膀胱切除术。

     腺性膀胱炎属于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和下腹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膀胱炎,当尿液化验和培养无明显的尿路感染证据时患者出现明显尿频伴下腹部疼痛需考虑此病可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泌尿系彩超和尿常规对诊断腺性膀胱炎敏感性不高,除非严重病变患者可以通过彩超发现膀胱病变,膀胱镜检是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临床上腺性膀胱炎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中青年女性多见,偶发于青年男性,虽然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但是男性患者一旦出现往往以高危或严重情况多见。所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尿频一定要引起重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