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打响呼吸道疾病的防御战(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2018年07月26日 74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何远离呼吸道疾病的困扰,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日前,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宪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流感与“秋燥”的双重威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陈宪海

国庆节过后,省城市民杨先生一家先后遭遇感冒袭击,无论是刚上小学的女儿、60多岁的父母,还是他们夫妻俩都出现头疼、嗓子疼、发低烧等症状。什么流感这么厉害?

陈宪海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感冒的患者非常多,这是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复杂,温差较大,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粘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减弱。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细菌和病毒更易繁殖,所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人数会增加较多,流感有散发也有爆发流行的可能。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等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

另外,秋季雨水渐少,人体常常反应出“燥”的征象,感冒患者多出现皮肤干、口干、舌面干燥、头疼、周身酸楚、怕冷、轻度发烧等症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秋燥”的反应。陈宪海说:“感冒患者要多休息,适量多喝水,服用一些生津止渴中药,如银耳、百合、麦冬等。秋季燥气当令,娇肺易伤,加之烟毒侵淫,两邪相加,更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一定要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清除哮喘的诱因

这几天,“新娘子”小文有些沮丧。原来,婚礼刚结束,她就因疲劳、受凉染上感冒,已有两年没有发作的哮喘也来“凑热闹”,一直向往的马尔代夫蜜月之行不得不无限期推后。

陈宪海说,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哮喘患者在秋季容易发作,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秋季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诱因,且部分病人可因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引发哮喘;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刺激可导致哮喘发作;秋季是藜科、蓖麻和向日葵等多种植物开花的时候,这些花粉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许多患者认为哮喘不发作就可以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认为长期用药会产生依赖。还有患者偏信包治哮喘的广告宣传,以致哮喘长期难以控制。这些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患者必须转变对治疗哮喘药物的错误认识,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陈宪海建议,支气管哮喘病人应勤清洁居室,避免尘埃积聚及尘螨繁殖,但在清扫居室时注意佩戴口罩,用湿布拭擦;室内的陈设要简单,不铺地毯,不用羽毛枕,不饲养宠物和栽种开花植物;要避免烟草烟雾、异味、尘土等污浊空气,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的危害;要避免剧烈运动,应做规律而渐进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天气变化需要特别防护,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帮“复感儿”度“秋关”

自打去年秋天去了幼儿园,然然就经常因感冒、咳嗽请病假,一年下来,在幼儿园的日子还不足3个月。天气一凉,然然又变成了“药罐子”,这让妈妈很是心焦。

陈宪海介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被称为“复感儿”,秋季是“复感儿”调护的重要时机。“复感儿”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食积郁热型:孩子平时过多食用鱼、肉等辛辣油腻之品,不愿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类食物,急躁易怒,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3-4天才排便一次等,孩子经常出现嗓子红肿、扁桃体肿大、目赤、大便干燥等症状,且易感外邪,发病后多表现为风热感冒的症状。家长平时应注意多让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如发现孩子有嗓子红肿、口臭、大便干燥等症状,可给孩子服用泻火解毒类中药,如小儿至宝丸、一清胶囊等,可减少感冒的发生。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银翘散、桑菊饮、清开灵等。第二种类型为肺脾气虚型:孩子平素体质较差,面色萎黄、毛发少泽,消瘦多汗、厌食乏力、经常流鼻涕,舌体多胖大,气候稍有变化,即易外感风寒,发病后多表现为风寒感冒的特点。对这些孩子应从调理肺脾入手,肺气盛,脾胃健运,方可减少感冒次数。常用的治法为益气固表、健脾和胃,可采用六君子汤、玉屏风散等,发作期可用参苏饮加减。

有些家长简单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归咎于受凉引起,因此给患儿多加衣被。实际上,衣被过多,非但不能预防感冒,有时反而会因出汗过多毛孔开泄而成为引发感冒的诱因。古人认为衣被以“背暖”、“足暖”为佳,即白天背部暖和,夜间两足暖和就说明衣被的厚薄是合适的。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经医生诊断,认为有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一些家长常喜欢用大青叶、板蓝根冲剂等作为孩子的预防药,或不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给孩子滥进补品,殊不知大青叶、板蓝根等为苦寒之品,用之对症则病除,若无病症则反伤元气;同样,滋补之品,稍不对症,则伤食呆胃或生发它病。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辨证用药,才能收到效果。”陈宪海说。

    (大众日报201110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