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颗粒细胞瘤一例

2019年07月15日 81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史简介:

患者,女,53岁,“视野缺损1年余伴头晕1个月”入院。

查体:患者双颞侧偏盲,视力尚可,余神经系统查体未及阳性体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

鞍区MRI示:垂体窝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5*2.7cm,类圆形,向鞍上生长,T1等信号,T2等信号,轻度强化(图1)。

头颅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呈等高密度,未见钙化(图1)。

图1

门诊拟“鞍区肿瘤”收治入院。

诊疗经过: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内分泌检查见(图2),视力视野检查见(图3)。

图2

图3

科室讨论:根据影像学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垂体瘤可能性大,脑膜瘤及颅咽管瘤不能排除。手术指正明确。

手术治疗:

全麻下经蝶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垂体上方,肿瘤呈灰白色,质韧,可刮出,血供丰富,取肿瘤组织送检(图4)。

图4

病理结果:

我院病理结果如下(图5、6)

图5

图6

术后病理提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指标详见(图6

术后视力视野检查如下(图7)

图7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7天出院,密切随访中。

讨论:

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s, GCT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垂体和(或)垂体柄的罕见肿瘤。Boyce和Beadles早在1893年最早对一位于漏斗部的GCT(当时病理不详)予以描述;30年后,则由Sternberg首先鉴定并定义为GCT。

GCT发病率有一定性别差异,男女比约1:2。一般认为,GCT生长缓慢,很少压迫垂体/垂体柄、视交叉或下丘脑而产生临床症状(内分泌异常、视力视野受损或头痛等)。

GCT在MRI中缺乏特异性表现,很难与鞍区其他肿瘤相鉴别。据大多数文献报道,相较于周围脑组织,GCT在T1和T2像表现为等信号,可表现为中至重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有时,还伴有正常神经垂体的高信号消失,但10%~20%的正常人可有此表现,故亦非特异性表现。

目前临床上对GCT治疗策略存在一些争议,缺少共识。GCT多为良性肿瘤,且生长缓慢,大部分呈偶发表现,或由尸检发现。需注意与鞍区常见肿瘤(垂体腺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和其他罕见肿瘤(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胶质瘤等)的鉴别诊断。同时,由于鞍区GCT肿瘤质地偏硬、血供丰富、且邻近重要组织,建议随访观察或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对于术后是否需行放化疗,目前还无定论,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时间的观察,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