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检查的常见问题—脑电图在某些脑炎中的特殊改变
2018年07月13日 75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少数情况下,某些脑炎性损害时可出现一些相对特殊的改变:
(1)周期性复合波,为短时爆发出现的双侧性尖慢样复合波,每5~6s爆发一次,主要见于儿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麻疹慢病毒感染后期的EEG改变,在成人克-雅病也可出现类似图形,在EEG教科书上均有介绍,但儿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目前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国内儿童克-雅病未见报道,故实际应用机会不多。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罗鑫刚
(2)周期性一侧癫痫样放电(periodiclateralizedepileptiformdischarges,PLEDS)这也是一种周期性放电改变,与儿童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时周期性放电的不同在于:主要为一侧性的;频率较快,间隔1~2s爆发1次;尖(棘)慢波后继以放电后相对静止(pause)但时间较短。PLEDS临床上常伴意识障碍或相应脑区支配的肌群抽动。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在儿童多见于脑炎(如单纯疱疹脑炎),其他依次为:缺氧性损害(如脑软化灶)、全身性系统感染、脑肿瘤、脑梗死、中毒以及脑部慢性病灶等,常同时伴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或其他代谢异常。一般认为:其周期性尖(棘)波发放提示脑灰质损害,其放电后相对静止提示白质损害,两者混合出现于某脑区提示有较为广泛的破坏性病变,同时还伴有内环境平衡紊乱。若PLEDS发生于双侧,则改称“周期性双侧癫痫样放电(BIPLEDs)”,提示脑病变更为严重,患者常有意识不清,有此类改变者致残率(约62%)和病死率(约28%)较高,PLEDS或BIPLEDs并不能轻易描记到,若不做床旁EEG监测(如动态EEG或视频EEG)而仅靠到EEG室做短时描记,是很难发现的。
(3)清醒状态下额区间歇性节律性活动(frontalintermittentrhythmicdeltaactivity,FIRDA),FIRDA为20世纪80年代受到注意的额区间歇性节律性活动,其诊断条件是:必须是清醒(可有意识障碍,但绝不是昏睡)状态下规律出现;δ活动只限于额区;若仅为θ波活动则不能诊断(因为10岁前儿童额区出现θ波可视为正常)。FIRDA频率相对固定,持续2~3s,爆发出现,睡眠后消失。FIRDA提示脑干前部结构功能障碍,但无特异性,除脑炎外,代谢障碍、中线结构区肿瘤等也可出现,临床上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