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类肿瘤性疾病-骨囊肿
2019年07月17日 859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单纯性骨囊肿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类肿瘤疾患,年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三左右,发生率和骨肉瘤类似。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尤其以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多见。单纯性骨囊肿在X线片上表现为干骺端溶骨性病变,多表现为卵圆形,可以出现膨胀性改变,但多数骨皮质连续,没有软组织肿块。因为其发病年龄多为活动量较大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情况不少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曲华毅
单纯性骨囊肿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文献报道病变的发生和静脉回流及淋巴回流障碍导致的骨质过度吸收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囊肿内的囊液中含有前列环素、白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提示病变的发生和炎症有关。
单纯性骨囊肿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因为总体发病率低,不同的治疗中心采用的方法并不一致,各种方法之间缺乏直接的对比疗效评价。对于相对静止的病变可以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注射,自体骨髓血注射,局部减压,病灶刮除结合植骨填充等。部分单纯性骨囊肿可以采用激素注射的方法治疗,提示病变的发展和炎症有关。单纯性骨囊肿也可以采用内引流的方法治疗,例如光滑的克氏针或者髓内针治疗,这为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理论提供了证据。另一种治疗方法为最常用的肿瘤囊壁刮除、植骨术,该方案可以提供成骨基质,促进成骨修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通常为各种方法的结合,如植骨填充结合内引流术。激素注射结合异体骨或者人工骨填充术。文献当中,使用各种方法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术后复发率报道为20-80%左右。病灶刮除、残腔灭活结合植骨填充和单纯病灶刮除、植骨填充相比,可以更好的控制病变的复发,有文献报道两者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和39%,因此在病灶清除之后要使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处理残腔,降低术后复发率。自体骨髓注射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方法。
单纯性骨囊肿术后的复发相关因素有多种。多数研究表明男性,年龄小的患者,病灶的位置靠近骨骺,较大的肿瘤体积,术前发生过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术后有着较高的复发率。
病灶的术后评价体系主要为Neer 评价标准。根据术后病变范围的大小将术后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
囊肿愈合:术后囊肿内表现为修复的新生骨,没有残腔,或者存在小于1cm的静止的透亮残腔。
愈合伴缺损:存在静止的、透亮残腔,直径小于骨骼直径的50%,皮质骨厚度足够坚强,没有骨折风险。
持续性囊肿:透亮区大于骨骼直径的50%,伴有变薄的皮质骨,囊肿的直径持续观察无增长。
复发性囊肿:原来无囊肿区域重新出现囊肿,或者残留的透亮区域尺寸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