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好处多,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2019年03月01日 80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尤其是“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和“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念。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肖国民

        “冬病夏治”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既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特色疗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三伏贴”的功用
        “三伏贴”是中医最具特色外治法中的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应用辨证取穴和《易经》中的“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方法选取穴位贴敷,在“三伏天”乘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通过气候、药物、俞穴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辅以养生之道,使人体内的“阴阳”达到自然的平衡,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增强自身抵抗力,使疾病缓解的作用。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充分利用经络和药物对疾病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口服药经肝脏时首过效应,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三伏贴”治疗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其他:痹证--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等顽固性疾病。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浮肿、怕冷),老年、小儿体弱易感冒及防病保健等。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三伏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冬病夏治”需持之以恒
         “冬病夏治”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共三次),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伏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的作用,其后则需巩固疗效。如能坚持贴药3至5年,对预防复发有很理想的效果。

“三伏贴”应注意什么?
        (1)敷贴对象:适用于2周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2)“三伏贴”的药物芳香易挥发,及时制作及贴药治疗最佳,另外,自己贴的话,穴位的定位可能也不准确。在医院是由专业医生选定穴位贴药,效果才有保证。
        (3)敷贴期间应戒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禁忌:孕妇、皮肤长有疱疖、破损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不宜。
        (5)成人一般贴4至6小时,儿童贴2到4小时。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6小时或更长。

注意事项:
        1、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在伏贴期间忌:1)鱼腥、虾、蟹及各种海鲜;2)忌平时过敏的各种东西;3)忌辛辣油腻;4)忌过甜、过咸、过冷;5)避开香烟及各种化学气味;6)伏疗当天不能洗澡,用干毛巾擦身,注意保暖;7)不要吹风取快、或把空调调低;8)不能疲劳。)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

“冬病夏治”常治疗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儿科:反复感冒、小儿咳嗽、小儿哮喘;

消化系统: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

遗尿:风湿及类风湿:慢性腰腿痛:四肢麻木:强制性脊髓炎: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