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面瘫

2019年01月14日 60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或左或右一侧瘫痪,以突发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驰,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是中医疾病中“口僻”的习称,属于痿病类疾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医肿瘤科谢利

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居多,无明显季节性,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影响容貌,并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1中药内服:白附子(另包先下1小时)15 菊花10 银花30 夏枯花30 蝉花10 川红花3 芥花10薄荷 10蝉衣30 僵蚕10 另全虫10 蜈蚣5 橘络15 丝瓜络15 羌活10 白芷3

2外治

2.1针刺分期治疗:急性期:远端取穴为主,风池 风府 大椎 曲池 列缺 合谷;亚急性期:局部取穴为主,患侧阳白、太阳、地仓透颊车、 迎香透四百、下颌部足阳明经筋排刺、双侧合谷交换;2周后:电针:阳白、太阳、地仓、颧髎,断续波温和刺激,以见针炳跳动而无痛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如迁延不愈达2月以上的患者可采用梅花针扣刺阳白、四白穴

2.2艾灸:选用药艾条1根,点燃对准牵正、翳风两穴行悬灸,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2.3敷熨法:

制法:选用小茴香100吴茱萸30川芎(打粹)30,川细辛(打粹)30,石菖蒲(打粹)30

用法:上药加入姜、葱各2两,置铁锅中炒热后用纱布包好,行患侧面部敷熨

2.4洗面法:

制法:用麻黄,桂枝,细辛,陈艾,菖蒲,伸筋草,舒筋草,当归,川芎,川红花,排风藤,防风等研粗末,300g一包密封备用。

用法:取上药一袋,加水5000毫升熬开后文火煎熬半小时,加水兑后洗面,每次半小时。注意药汁温度不可太高,避免烫伤。

2.5药枕法:蚕沙1000g、菊花100g、石菖蒲(打碎)100g、细辛100g(打碎)、川芎(打碎)100g  上药装入大小40*40cm枕头中,每晚以患侧睡于枕上,每半月换药一次

2.6耳穴:脑点、神门、口、眼、脾、胃。 两耳同时进行,隔日更换一次。共五次一个疗程。

笔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患者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本病。正如《灵枢·经筋》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的症状,由于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所主,因此,口歪主要是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疏散三经外邪,疏通三经气血,激发三经经气为主。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应是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最多者是充分发展期。应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所以在前趋期治疗可以防止发展,即使发展症状也较轻。但这一时期就诊人数较少,多数病人是发现嘴歪眼斜才来就诊。面瘫早期予面神经良性刺激可提高治愈率,而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是疾病发展自然阶段,与治疗无关,如用远处循经取穴,对患部不刺激或浅刺激,可达到早治疗而无副作用的效果,而不同阶段应取不同处方选穴治疗。而灸法可以在面瘫不同阶段均可应用,重点是牵正、翳风两穴。配合中药疏风散邪、活血化瘀、涤痰通络效果更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