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吃药不管用怎么办?

2021年02月08日 8334人阅读

一、胃病应该怎样吃药

1、要对症用药

用药前应当先要明确是哪一种胃病,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治疗。

如抗酸剂和抑酸剂只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溃疡、良性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吃得太辣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烧心、胃灼热、疼痛等,这时也可选择这类药物服用。但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吃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还会加重病情,导致患者胃酸分泌减少、食欲变差、腹胀加重。

胃黏膜保护药主要治疗胃溃疡、胃酸过多、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等。也可调节胃肠胀气、改善大便秘结、增进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

促胃动力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胃肠蠕动,对泛酸、噯气和胃胀等有较好的疗效。如出现一吃就饱,饭后腹胀、恶心、爱打嗝,还时常便秘,就可以服用这类药物。

2、要按医嘱用药

要遵照医生的医嘱按疗程服药,不要一见好转就停药。每种药物都有吸收、代谢的规律,不按时服药,药物浓度就达不到治疗要求。

3、注意药物时间

服用胃药时,不但要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还要掌握合理的用药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需要餐前服用的胃药有: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抑酸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

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当进食时,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恰好达到高峰,从而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需要餐后服用的胃药主要是中和胃酸的药: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碳酸钙、碳酸氢钠。

这类药物多为弱碱性无机盐,通过中和胃酸、减弱胃蛋白酶活性,保护溃疡创面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仅少量经肠道吸收,所以药在胃内时效的长短与胃排空的快慢有关。如果空腹服用,作用只能持续20~30分钟,而在餐后1~2小时服用,效果可能延长到3小时左右,而此时胃酸分泌量达到高峰,可发挥药物最大中和能力。

需要餐间服用的胃药: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酸铋、米索前列醇、硫糖铝、磷酸铝、胃膜素。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酶生、泌特、得每通、达吉、慷彼申、胃酶合剂。

影响胃黏膜保护药物疗效的关键在于胃内药物的浓度,以及药物与胃黏膜接触的时间。如果胃里有食物,会降低药物浓度,减弱药效。另一方面,食物能减慢胃排空药物的速度,延长药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因此在两餐之间服用效果最佳。

助消化药物正确的用法是餐间或餐后服用才会达到最好的帮助消化作用。

二、避免用药的误区

1、胃病一律止痛

胃痛是胃病的主要症状,有些患者胃一痛就吃止痛药物,止痛药虽然能暂时缓解一下症状,但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大。止痛药物在胃内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自然保护屏障,导致急性胃炎或胃出血。当胃黏膜本身就有病变如溃疡、炎症时,则更容易加重病情。其实许多时候,胃痛是以胀为主,是由于消化不良造成的,此时应服用胃动力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就能缓解胃痛的症状。

2、胃病一律抑酸

有些胃病如溃疡病引起的上腹疼痛,与胃酸增高有一定关系,应用抑酸药特别是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抑制胃酸缓解胃痛。但长期吃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会导致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加重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促进胃腺体囊扩张,易形成胃息肉。

3、胃病一律消炎

很多人都认为胃炎就要用消炎药,其实炎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另一类因素是由于冷热过度,药物或烟酒刺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慢性胃炎多属于后者。当然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促进胃炎病情好转,促进溃疡尽快愈合。如果有些人一有上腹疼痛或不适,就随意服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等,反复使用,这样不但不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反而会引起幽门螺杆菌耐药。不少抗生素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明显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细菌抗药性以及过敏反应。

三、重视生活调理

很多胃病其实就是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就是吃药不管用主要的原因,这类疾病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治疗,生活调理最为重要。下面是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要规律,定时吃饭,顺应胃肠消化的生物钟。进食时要集中精力,避免狼吞虎咽。把食物尽可能嚼碎,可以减轻胃的负担。少吃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及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食物。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上避免过量饮酒、吸烟,避免久坐、久站,多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睡觉前尽量不要吃过多的食物给肠胃增加负担,保持充足的睡眠情况,维护正常的生物钟,保持愉悦的心情。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担心、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心胸宽广、情绪乐观,心情好,胃肠功能就会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