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0年07月30日 83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 为什么会患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不是死骨感染?
慢性骨髓炎通常是急性骨髓炎的延续。有血运的健康骨受伤外露时,常可通过骨的哈夫斯系统形成肉芽组织,局部新生成肉芽组织可逐渐覆盖住骨面,从而避免细菌再次入侵引起感染。当局部有死骨形成时,由于死骨缺少血运,无法自身形成肉芽组织,只能通过周围皮肤或肌肉生成的肉芽组织爬行覆盖骨面,这种愈合方式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无法彻底清除细菌,依旧有细菌留在死骨表面;长期使用抗生素,局部细菌表面会形成隔绝外部的保护膜,停药后一旦免疫系统抵抗力低下,炎症就容易迅速复发;死骨形成局部脓液无法顺利流出,形成迁延不愈的窦道。
除了局部外伤外,骨髓炎另一种常见的病因是血液性的感染,例如扁桃体发炎、肺炎等,致病菌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分。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局部血液循环好,在此处形成血屏障,血液形成涡流,病菌易侵入骨表面,形成死骨,诱发慢性骨髓炎,该情况常发于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儿童)。
● 骨的感染和其他软组织的感染有何不同?
骨的感染主要由于哈夫斯系统被破坏失去作用,骨失去血运支持坏死,病菌无法清除,形成脓腔或蚀骨,导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软组织感染主要发作于血运充足的地区,通过手术引流导出脓液或者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有血运的肉芽组织成长愈合即可痊愈。
● 如何区分死骨和活骨
活骨在血运中断后骨细胞死亡、消失,骨髓液化、萎缩,形成死骨。死骨的X线片可出现高骨密度表示,但实际上由于有机物的流失,死骨密度会下降,同时骨质变脆。X线片扫描得到的是失去骨髓的骨质,造影颜色要深于周围正常骨。骨的密度相对均匀性增高,而骨结构保持正常者,反映了骨的完全坏死,骨的新陈代谢停止;骨的密度增高而不均匀则说明骨内出现大量新生骨,间接地反映了骨内存在着分散的、多发的小片骨坏死。
● 慢性骨髓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可分三个时期
1、感染初期:慢性脊髓炎患者在初期患处有轻微红肿、皮肤温度升高和疼痛,按压患处痛感明显。
2、恶化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有细而狭长的窦道出现,有时会伴有异味明显的脓液或小块死骨流出,患者容易全身发热。虽然有些情况下随着脓液流出,伤口的肿胀症状会减轻,甚至伤口能够短暂的愈合,但炎症依然存在。
3、复发期:临床上慢性骨髓炎的复发间隔与患者的免疫状况有关,甚至可能在几十年后才再次发作。复发时伤口急性恶化,伴有伤口红肿发炎、全身发热或寒战。此时切开伤口引出脓液,炎症会慢慢消退,伤口也会逐渐愈合,但通常会反复发作。
而皮肤反复溃破、炎症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肢体短缩或畸形、临近的关节挛缩或僵硬,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癌变。
● 骨髓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的确诊除了要询问过往病史,还应当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的检查。
第一步:查体
通过观察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压痛点定位、检查骨稳定性,能够大致判断神经血管的情况。
第二步:实验室检查
急性发作期的血液检查通常有中心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的升高,少数病人白细胞升高,而结核患者T-spot检查可能呈阳性。
第三步: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并进行术前准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开始应该进行X线片的检查,可能发现皮质骨破坏、出现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生骨的骨膜反应,有死骨和大量较致密的新骨,骨质一般粗大致密,骨髓腔闭塞,有时会有空腔存在。如果有窦道,应当进行窦道造影,能够辅助指定手术方案。
2. CT检查能够很好的显示空腔,发现死骨。
3. MRI核磁造影能够清晰的显示软组织,检查水肿区的情况。
4.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进行活检,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作为确诊依据并选择抗生素药物。
● 慢性骨髓炎什么时候治疗最好?
越早越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切勿拖延。
1.确诊骨髓炎后每半年应回医院复诊,观察康复情况。
2.一旦有反复的肿胀、疼痛或溃破,要立即就诊,及时手术对病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初期的骨髓炎往往只需小手术就能解决,而越到后期,手术难度越大,更大的问题在于可能还需要软组织的重建,重复的手术和漫长的疗程令许多患者难以承受。
● 慢性骨髓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采用彻底清创、综合药物的疗法,缓解全身性症状
2.控制术后感染。
3.急性复发性骨髓炎处理方法与急性骨髓炎一致,应加强抗菌药物,控制炎症,视治疗效果选择是否手术,必要需多次清创。
4.偶然发作,无明显死骨及脓肿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热敷理疗结合的方法,如果1-2周后症状消失则无需手术。
5.发现死骨,出现窦道、空腔或异物的,需要手术彻底清创,并结合活检筛查的高敏抗生素。最好选择在全身或局部病情好转、死骨分离、形成包壳并有足够的新骨来支持肢体重力时进行手术。
6.清创时也应重视骨及软组织结构的重建,以恢复功能。
● 清创术后重建方法有哪些?
1.主要是通过覆盖及填充的方法进行选择,覆盖物和填充物的选择标准为:
2.尽可能选择临近组织作为供区;
3.骨缺损少、创腔不大的伤口,选用普通筋膜皮瓣修复;
4.骨缺损多,创腔大,感染严重的伤口常用血运丰富的肌瓣、肌皮;
5.骨缺损和皮肤缺损同时存在的,选择吻合血管的骨骼皮瓣移植术;
6.前臂或手部如果需要重建屈肌和手内肌功能,则要求选用神经血管均吻合的复合组织重建;
7.立体空腔的填充可利用各种肌瓣进行填塞,局部软组织覆盖条件好的病例,如果存在骨段缺损也可以采用Masquelet技术进行重建。
8.胫骨等大面积骨缺损能够利用游离的腓骨移植,缩短手术次数并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