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常见五大危害 影像学检查不可少
2018年06月26日 83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刘震雄
脂肪肝的五大危害
1、导致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2、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增加肠癌风险。脂肪肝为什么会增加肠癌的风险呢?专家指出,严重的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而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大肠中的胆酸,而脂肪肝最重要的成因便是过多摄取动物脂肪和红肉,不仅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这一情况也会增加致癌物质胆汁酸在肠道的蓄积,进而导致肠癌发生。
4、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5、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够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体。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将会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抵抗力差会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将其变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衰退,很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毒害。
脂肪肝做影像检查的作用
X线:脂肪肝时,X线检查不能发现异常,临床价值有限。
CT:CT扫描是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平扫显示肝的密度降低,弥漫性脂肪浸润表现全肝密度降低。局灶性浸润则出现肝叶、肝段或亚段的肝局部密度降低。CT值测量低于正常,严重者出现负的CT值。正常人CT检查,肝脏密度总是高于脾的密度,如果肝/脾CT值之比<0.85,则可诊断脂肪肝,肝/脾比值也作为治疗后的观察指标。当肝的密度显著减低时,衬托之下的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而清楚显示,但走向、排列、大小、分支正常,没有受压移位或被侵犯征象。对比增强扫描,肝比脾的强化效果差,强化的肝内血管在脂肪浸润的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在弥漫性密度降低的脂肪肝内,可有正常的肝组织存在,称为肝岛。通常见于胆囊周围、肝裂附近或左叶内侧段的肝被膜下。CT平扫表现圆形、条形或不规则形相对高密度区,境界清楚。增强扫描,肝岛表现与脂肪浸润区同步均匀强化。
MRI:大部分病例表现正常,少数病例显示T1WI和T2WI呈稍高信号,STIR序列上稍高信号消失。由于脂肪与水中的氢质子共振频率不同,进行化学位移成像的同相(in-phase)和反相(out-phase)位成像,可以显示肝脂肪浸润。在反相位图像上,脂肪浸润的信号比同相位图像的信号强度明显下降,为其特征。
不同的影像检查对脂肪肝的作用也不同,如何选择应听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