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瘤会和胎儿一起长大?(选自妇产时间)
2019年09月12日 89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们先看一个站友分享的病例,患者已婚未孕,孕前体检发现鹅卵石样巨大肌瘤。
新收一女患者,25岁,结婚一年,因行孕前体检于我院查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增大,上至剑突下,两侧达锁骨中线,子宫多发肌瘤,考虑患者年轻,未育,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查盆腔核磁,一看影像真是惊叹不已:
在临床上这样的大的肌瘤确实不多见,但备孕期间发现小肌瘤的患者却不少见。
下面介绍几个最常见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妊娠碰上子宫肌瘤,该何去何从。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常见吗?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盆腔肿瘤,属于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形成的良性肿瘤。
据统计,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为1.6%~10.7%,有研究数据显示,在12708例怀孕女性中有4%合并直径大于3cm的肌瘤,1.6%合并直径大于1cm的肌瘤。
由此可知,子宫肌瘤很普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自然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妊娠后子宫肌瘤会长大吗?
怀孕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急剧上升,子宫血供迅速增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理论上来说,这些因素会刺激肌瘤长大,事实却并非如此。
多个研究结论显示,在整个妊娠期间,50%~60%的女性的子宫肌瘤大小保持稳定(变化<10%),在22%~32%的女性中会增大,而在8%~27%的女性中反而会缩小。
怀孕后,>5cm的肌瘤更有可能增大,但这种增大是非线性的,不是持续性增大,大多数增大发生在孕早期,而在孕中期和孕晚期更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增大体积平均为12%,很少有肌瘤体积增大超过25%。
子宫肌瘤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深有浅、位置大小各有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
部分患者怀孕后,因粘膜下子宫肌瘤而流产的风险会稍微上升,因为这种肌瘤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植入、胎盘形成、改变正常的宫腔形态。
浆膜下肌瘤或有蒂肌瘤很少引起不良结局。
如果存在多个肌瘤时,引起流产的风险会上升,具体机制不明,有假说认为肌瘤会影响胎盘形成和子宫内膜血流,从而造成流产。
目前对于肌瘤是否引起流产,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关键影响因素是肌瘤的生长部位,而非大小,使宫腔变形的肌瘤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症状及处理
如前所述,怀孕期间肌瘤长大的不多,即使发现长大了,孕期没有症状,也不需要处理,等生完孩子再看。
据统计,90%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女性会发现,在产后3~6个月后肌瘤体积会缩小。少些心理负担,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平时的症状。
2.有症状型:
少部分女性会有症状,大多发生在早期妊娠的后期或中期妊娠早期,因为该时期肌瘤最容易增大,特别是肌瘤大于5cm时。
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多数是肌瘤变性导致。如果怀孕后肌瘤快速增大,可供应的血流减少,肌瘤组织相对缺血,发生红色变性,同时坏死组织释放前列腺素,这样就会引起腹痛,有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或发热。其次,当肌瘤发生扭转时,也会引起疼痛。
疼痛严重时,孕妇和胎儿情况稳定,可以止痛对症治疗,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好时,也可以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使用阿片类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多数患者的疼痛可在7~14天内缓解。
选择NSAID疗法时,通常是每6小时口服25mg吲哚美辛,持续可长达48小时。此治疗应仅限于32孕周以前的妊娠,因为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动脉导管早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羊水过少和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功能异常。
如果持续使用吲哚美辛超过48小时,应当每周进行超声检查评估有无羊水过少和胎儿动脉导管狭窄。如果发生了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应当停用吲哚美辛或减量为每12小时口服25mg。疼痛复发时,可根据需要重复疗程。
也有病例报告描述,成功使用硬膜外镇痛来控制其他方法难治的严重疼痛。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分娩方式
首先,必须要说明,子宫肌瘤不是剖宫产指征。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需要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的不同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于直径<6cm的中、小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后壁、子宫底,不影响产道,可以阴道试产。但要注意产程进展,同时预防产后出血、产褥感染。
在施行剖宫产的时候,通常不建议同时剥除肌瘤,原因如下:
(1)怀孕时子宫迅速增大,血供非常丰富,子宫自身收缩力下降,胎盘剥离后迅速出血。如果此时再行子宫肌瘤剥除,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可能需要抢救,严重时切除子宫。
一般认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剥除手术适用于以下情况:
(1)粘膜下子宫肌瘤;带蒂或大部分突向浆膜下的子宫肌瘤。
(2)肌壁间肌瘤位于切口附近或是肌瘤剔除术后易行子宫修补者。
对位于阔韧带内、宫角部、直肠窝、宫颈等部位者应放弃剔除术。因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心衰、DIC等危重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也不能同时行肌瘤剔除术。
总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建议孕前好好检查,如果发现子宫肌瘤已经大于5cm,建议尽早手术。加强孕期教育,做好科普工作,安抚紧张心理。其次,孕晚期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是最重要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