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痹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体现
2021年04月12日 8069人阅读
肺间质纤维化亦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属弥漫性肺实质疾病群,其病因复杂,预后较差,西医目前对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中医学的角度辨治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
根据古代文献及近现代医学的研究,肺痹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病因方面,很多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与《素问》所论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相似。特发性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有观点认为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近现代研究表明肾虚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传统观点认为肾虚也是肺痹的发病原因之一。肺间质纤维化多发于中老年人,此阶段脏腑开始衰退,肺肾亏虚,与肺痹具有相同的发病基础。临床症状方面,继发性的肺间质纤维化往往先有肌表、关节方面的病症出现,与肺痹“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阻滞气血,正气渐亏,痹气攻肺而发”的发病机制相似,两者均以咳嗽、气喘、胸闷为主要症状。在病理方面,肺间质纤维化的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闭锁等特点与肺痹的痰浊瘀血阻滞肺络的病机特点相似。《素问》曰:“痹入脏则死”,说明肺痹预后不良,与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佳、死亡率高具有一致性。由于个体差异、兼邪有别,不同病变阶段病机侧重有所不同,肺间质纤维化类型不同,肺痹也有不同证型,但有共同的总体病机及发展规律,即肺肾不足,邪痹肺络,终致出入废而神机化灭。
2. 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
肺痿是指肺叶枯萎,萎弱不用,肺脏功能处于低下状态的的慢性虚损性疾患。其命名既包括了萎弱无力的病态之意,又包括了肺叶干枯皱缩的病变特点。张仲景首立肺痿之名,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指出:“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痿”“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隋代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肺痿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大发汗后,因复下之,则亡津液……欲咳而不能,浊唾涎沫,此为肺痿之病也。”“肺主气,为五脏上盖,气主皮毛,故易伤于风邪,风邪伤于脏腑,而气血虚弱,又因劳役大汗之后,或经大下而亡津液,津液竭,肺气壅塞,不能宣通诸脏之气,因成肺痿”,明确提出了肺痿的病因包括外邪犯肺、劳役汗下过度,导致肺气受伤,阴津耗损,日久痿废不用。肺痿与肺间质纤维化都可被看作是肺系疾病迁延不愈的结果,病机转化特点皆是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肺燥津亏、气血不足导致肺络失于濡养,发为肺痿。在病因方面,肺间质纤维化致病原因复杂,常见者如反复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及刺激性气体、放射线损伤等,其中很多病因都可在古今关于肺痿的论述中查到,如《孔氏谈苑》中言:“贾谷山采石人,石末肺,肺焦多死”,即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导致肺痿的记载。肺间质纤维化干咳、咳吐涎沫,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症状与肺痿具有一致性。肺虚久病及肾,肾主纳气,肺肾俱虚则咳喘少气,呼吸困难,气血不足肺络失于濡养则肺叶枯萎不荣。中晚期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肺活量及肺总量较前明显减少,肺体积减小、弹性降低,这与肺痿的肺叶枯萎并萎弱不用相吻合。在预后上,肺痿与肺纤维化也具有一致性,皆是难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