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什么“鬼”
2017年09月01日 118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概念: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支原体主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亦可以出芽方式繁殖,分枝形成丝状后断裂呈球杆状颗粒。大部分支原体繁殖速度比细菌慢,在适宜的环境中,约3~4小时繁殖一代。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支原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和一般细菌繁殖体相似,不耐热,对75%乙醇、煤酚皂溶液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
支原体广泛分布于人及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致病的支原体,种类不同感染机体的部位亦不同.因而引起不同的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引起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溶脲脲原体,它分为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可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附睾炎等泌尿生殖道疾病。
发病特点
1.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末秋初,1~1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肺炎支原体进入呼吸道后,借助顶端的特殊结构(黏附因子Pl蛋白)以及荚膜、毒性代谢产物等致病物质,引起以细胞损害和细胞间质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间质性肺炎,亦可合并支气管肺炎,故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2~3周,症状较轻,有不规则发热、头痛、刺激性咳嗽。有时并非支气管肺炎,个别病例也可出现呼吸道外的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常用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如冷凝集试验、生长抑制试验等进行检查。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多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或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但有耐药菌株产生。
2.溶脲脲原体溶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现已明确其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数日至数月,一般1~3周。男性患者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其典型症状是尿道的刺痒疼痛、灼热感,可有尿急、尿频等症状,可有少量或大量尿道分泌物,生殖道的感染可引起弱精症导致不育;女性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阴道及外阴刺痒,宫颈充血、水肿,宫颈口可见黏液脓性分泌物,亦可经胎盘传播引起早产、自然流产、先天畸形、死胎和不孕症等,经产道感染可致新生儿肺炎或脑膜炎。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宣教,切断传播途径。感染者可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但有耐药菌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