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中医诊疗项目运用之一
2018年07月20日 41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腰俞麻醉在肛肠科术中及术后运用
技术规范:
腰俞穴麻醉是指将麻药注入针灸穴位腰俞(属督脉)的位置,该穴位恰在骶裂孔,故又称骶管麻醉。
选用药物:
1%利多卡因20~30ml,若时间较长的手术,用0.25%~0.5%布比卡因10~15ml。
寻找骶裂孔:
方法一:是寻找左右骶角,两骶角之间的凹陷即骶裂孔。南通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陆杰
方法二:是先触到尾骨尖,向上约6cm处可触知凹窝,即骶裂孔。
操作步骤:
取侧卧位,扪清骶裂孔后作一标志,常规消毒,用装有7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吸药液,先在标志处注一皮丘,垂直浸润注射进针,当针尖有明显阻力时即达骶尾韧带,将针头呈约45度角朝脐的方向行进,当突然有一落空感时,即进入骶管,抽吸不见血液和脑脊液,即将针孔朝向尾骨缓慢注入麻药总量的1/5,观察5分钟,病人无不良反应则将麻药全部缓慢推入,拔出针头,待20~25分钟左右,可用针尖刺激肛门,若不见收缩反应,表明麻醉成功。
注意事项:
(1)、骶管麻醉失败的原因多是由于骶骨裂孔畸形、变异、不规则等,不易找准确,或是将麻药注于皮下。为防止药液注于皮下而失败,可在注药时将手指贴于骶部皮肤上, 当指下感到膨胀或发凉时,即说明药液未进入骶管。
(2)、骶管和腰、胸、颈部的硬膜外腔相通,如注入药量过多(一般不超过30ml),可发生麻醉平面过高的现象。
二、中药煎剂保留灌肠
技术规范
直肠炎、肛窦炎一直是困扰医生与患者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自觉肛门坠胀、疼痛、里急后重感,甚或影响情绪及睡眠,而常规的口服、静脉滴注消炎药,效果不显。现我科对肛窦炎进行辨证局部用药,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炎、肛窦炎,使药直接针对病所,有效吸收,效果明确。
一、诊断
1、症状:多无明显症状,只是排便时有不适感、微痛、烧灼感或坠胀感。急性期可有排便疼痛,分泌物多,带脓血,并烧灼不适、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甚或影响情绪及睡眠。
2、体征:肛隐窝加深,肛窦探针检查时深度常超过0.3-0.5cm,充血水肿;肛窦触诊有硬结或凹陷感,急性期可见隐窝分泌物多,或有少许脓血,触痛明显。
二、辨证选方
1、湿热下注型:肛门灼热疼痛或痛痒相兼,肛窦掀红,乳头水肿,伴心烦口苦,尿短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肛门热毒型:烦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肛内灼痛,肛窦红肿、溢出脓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
3、湿浊浸淫型:肛窦及肛乳头水肿,皮肤糜烂,肛门湿痒,伴有脘腹胀满、纳呆、身重、困倦等,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
4、阴虚内热型:肛门微痛,下坠,肛窦或肛乳头暗红,伴大便干、口干渴,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方用增液汤加减。
三、准备
1、将中药方剂每付煎两次,浓煎成量约200ml,分早晚两次保留灌肠。
2、护士:戴手套。
3、病人:排便,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卧位。
4、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5、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肛管、血管钳、注洗器、量杯盛灌肠药液(38℃,100m1)、温开水、弯盘、橡胶单、治疗巾、小枕、卫生纸、石蜡油、棉签。
四、操作步骤
1、插管前准备:
脱裤露臀;垫小枕、橡胶单、治疗巾,抬高臀部10cm,弯盘置臀旁;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管。
2、插管:
显露肛门,插管15~20 cm。
3、灌肠:
缓慢注入药液;注入温开水。
4、拔管。
5、安置病人,终末处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的病人,排便失禁者不宜作保留灌肠。
2、灌肠液量要少,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
3、拔管后轻揉肛门,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