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2017年11月29日 103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临床表现: IVLBCL较为罕见,占全部淋巴瘤的1%不到。该肿瘤 好发于成人,中位年龄67岁,年龄范围13—85岁,男女 比例1.1: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肿瘤细胞可累 及伞身各系统器官,累及器官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根 据临床表现和地域分布的不同,可分为西方型和jIE洲型,西 方型多见于西方国家,主要表现为受累的器官症状,以神经 系统或皮肤病变多见,神经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麻痹、 马尾综合征及外周神经功能异常等,皮肤损害表现为皮下硬 结或红斑等。亚洲型多见于亚洲国家,主要表现为发热、肝 脾肿大、噬血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部分患者有发热症状,伴有皮损或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病因
1.病毒感染:目前认为是引起淋巴瘤的重要原因,实验证明,非洲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患者eb病毒抗体明显增高,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电镜下可找到病毒颗粒。据观察认为病毒可能引起淋巴组织发生变化,使患者易感或因免疫功能暂时低下引起肿瘤。
2.理化因素:某些物理、化学损伤是淋巴瘤诱发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岛原子弹受害幸存者中,淋巴瘤发病率较高。另外,某些化学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皮质激素等长期应用,均可导致淋巴网状组织增生,最终出现淋巴瘤。
3.免疫缺陷:实验证明,淋巴瘤患者尤其是霍奇金病患者都有严重的免疫缺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干燥综合征伴发淋巴瘤机率明显升高;免疫缺陷患者,如wiskott -aldrich综合征及艾滋病( adis)患者淋巴瘤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另外,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家族中,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升高。
4.染色体异常:淋巴瘤患者可见到t (8;14)易位,使前癌基因c - myc活化,引起肿瘤的恶性增殖;某些淋巴瘤呈t(14; 18)(q32; q21)易位,形成bcl - 2/lgh融合基因,而使bcl—2过度表述,肿瘤细胞凋亡减少,寿命延长。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有无淋巴瘤家族史;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意识障碍、肢体麻痹、 马尾综合征及外周神经功能异常、皮肤皮下硬 结或红斑、噬血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触诊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 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约80%的IVLBCL患者出现血沉 快)、肝肾功能、乳 酸脱氢酶高、β2 微球蛋 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 学和(或)活检(骨髓活检证实有无淋巴瘤浸润)等。 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 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 学等检查。
3、的影像学检查: CT、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 射计 算 机 断 层 显 像 PET⁃CT、超声等。
4、病理学组织学:IVLBCL一般不形成实体肿块,肿瘤细胞在受累器官的 小血管内生长,充满血管腔,黏附于血管内壁或游离状,可与 纤维蛋白结合形成血栓,导致病变器官梗死。肿瘤细胞的胞 浆丰富,核大、深染,或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 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20、CD79a 阳性,极少数病例表达T细胞抗原门。遗传学改变,大多数 病例有IgH基因重链重排,少数病例有t(14,18)染色体异 位”。
诊断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组织学所见,受累组织小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异型肿瘤细胞。免 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20(+),CD3(一)
1、诊断:由于IVI.BCL一般不形成实体肿块,影像学检查通常无 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约80%的IVLBCL患者出现血沉 快、乳酸脱氢酶高,对诊断具有提示性。IVLBCL的诊断主要 依靠病理学检查,组织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有 助于确诊。
2、鉴别诊断:IVLBCL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血管内转移 性肿瘤,如转移癌、转移性黑色素瘤等,血管转移性肿瘤常见 有原发病灶,免疫标记CKpan、HMB一45、CD20等有助于鉴 别。②感染性疾病,由于IVLBCL常表现为发热,容易被误诊 为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和受累器官的病理活检,有助于 早期诊断和鉴别。③白血病,临床表现与IVLBCL相似,如发 热、肝脾肿大、噬血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白血病外周血象异常,IVLBCL外周血像多无异常,病理活检有助鉴别。 此外,该病还需与血管内皮细胞肉瘤鉴别,血管内皮细 胞肉瘤CD31、CD34标记阳性,|VLBCL肿瘤细胞CD20、 CD79a阳性。
治疗
目前IVLBCL治疗多采用CHOP方案,部分病例可获得 缓解;由于IVLB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具有全身播 散特点,对化疗反应性差,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短期内死亡, 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
1、I-II 期治疗:是化疗 + 利妥昔单抗组的患者显著高 于单纯化疗组患者。对低危早期疾病患者使用高强度化疗[ACVBP (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博来霉素、强的 松)继以甲氨喋呤 + 依托泊苷 + 异环磷酰胺 + 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 利妥昔单抗方案优于 CHOP ± 利妥昔单抗(3 周期)+ 放疗。
2、III-IV 期 治疗:GELA 研究(LNH98-5)证明了 CHOP-21 化疗 + 利妥昔单抗可以改善老年 晚期 DLBCL 患者的 PFS 和 OS。根据此结果,R-CHOP-21 化疗已经成为晚 期 DLBCL 患者的标准治疗。
预后
IVLBCL预后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及临床 表现有关,III、IV期预后较差。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化疗,预后 较差。具有皮肤病变的患者,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相 对较好
预防
在生活中,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以减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不管大人小孩少接触,容易导致形成肿瘤的诱发因素,包括放射线,包括辐射,包括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