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传”:关于宫颈病变的二三事
2023年03月24日 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门诊常能见到一些姑娘,拿着阴道镜病理报告,指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问医生这个诊断代表什么。这个“出镜率”很高的名词,令许多女性朋友感到忧虑。当解释到“癌前病变”时,这种焦虑立刻达到了顶点。接下来的文章就主要解答:“宫颈病变到底是什么病?”
我们所说的“宫颈病变”,通常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也就是阴道镜病理检查单上经常出现的诊断名词。它还有一个“曾用名”,叫做“宫颈上皮内瘤变”。它指的是正常的宫颈上皮,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细胞取代,是和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
大家口中常说的“癌”,其实就是指身体各处本应该正常生长的细胞,由于各种原因而“失控”,成为了恶性增生的细胞。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就是通过病理检查,发现正常的宫颈上皮细胞,已经有了异常的变化。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为:宫颈病变是宫颈癌“前传”,但发生了这一病变,并不一定会进展到宫颈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宫颈病变可以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和低级别瘤变相比,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意味着细胞病变的程度更严重,浸润生长的深度也越深。对于两种不同程度的病变,分别有各自的处理对策。
先从好解决的问题说起: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有些检查报告也用缩写LSIL。
首先吃一颗定心丸:低级别瘤变不是癌前病变,而是一种良性病变。
临床数据统计表明,约60%的低级别瘤变患者,在随访中可自然消退;
有大约30%的患者,维持低级别瘤变的状态;
还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会进展为高级别瘤变。
因此,如果是定期体检,首次诊断低级别瘤变的患者,医生提供的治疗建议往往是告知患者定期随访。
如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持续时间达到2年以上,或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此时治疗也是来得及的。总而言之,对于低级别瘤变,最重要的一点是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采用激光治疗。既然六成患者可以自然消退,不妨就观察试试看。只要及时随访,监测病情,一切尽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接下来,就要说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了。
它常用的缩写为HSIL,是不太乐观的一种病变。它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可能发展为子宫颈浸润癌。
听到“癌前病变”四个字,大家也不必特别害怕。“癌前”重在“前”字,表明可以通过积极的干预,来改变疾病的进展。
当接诊到一位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病人时,医生通常建议积极的治疗,如Leep刀和宫颈锥切术。Leep刀是一种超高频电波刀,通过电波产生的高热,达到切除病变组织的目的。宫颈冷刀锥切则是相对于Leep刀产生的高热而言的。
LEEP刀和冷刀锥切,两者同为宫颈锥切术,差别在于是否电切,如何选择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技术优势。
二者共同的目的是:将宫颈处的病变组织切除,并进一步做病理检查,是兼具治疗和诊断的方法。和阴道镜病理检查相比,对锥切后的组织的病理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及时发现早期隐匿的癌变。配合术后的随访治疗,最终控制病变的进展,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