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贵在及早
2020年09月23日 79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严格地说,疾病没有大小之分。人们日常所说的“大病”和“小病”其实没有明显的标准和界线。例如人们常称头痛、感冒是“小病”,可是发展为重危病人的不在少数,阑尾炎是常说外科“小病”,可还是有人因此丧生。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小病”、慢性病不重视,认为孩子总免不了小伤小病,不用治慢慢的也会好,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多见。如孩子的手被刀子割破了,敷些细土、草药;骨折了,用板子、布条子胡乱缠绑了事;受凉感冒,捂上被子发汗;肚子痛,揉压一下即罢等等。虽然这些简单的土方可能有些效果,但是严格地说,这些土办法并不科学,而且使用不当还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小病常是大病的根”,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那么既然有这个“根”,它迟早是要“发芽”“结果”的,最后酿成大病,由一种病发展到几种病。例如孩子经常患伤风感冒,鼻咽部的细菌就有可能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如治疗不彻底还会转为慢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脓液中的向上进入脑部可发生脑膜炎,进而危及生命。
孩子患疖肿,在许多人看来是个小皮肤病,但是它可以引起肾炎,给孩子带来许多痛苦。蛀牙也能引起肾炎和风湿病。孩子容易患蛔虫病,如不及早抓紧治疗有时还会让蛔虫从肠内钻入胆道,发生胆道蛔虫病和胆囊炎,肠内蛔虫多了会互相缠绕成团,发生肠梗阻。
俗话说:“衣烂从小补,病从浅中医。”做父母的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小病”。一旦发现有病就应该及早找医生诊治,不要因疏忽大意而误了孩子的健康。
明白了治病贵在及早的道理,我们就要继续深入了解孩子得病的具体原因了。
摘自《如何让孩子少生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