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胸膜瘘

2018年12月11日 37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支气管胸膜瘘的预防

摘要:国外全肺切除术后BPF发生率为0.8%~12.5%,国内为0.7%~1.7%;肺叶切除术后BPF发生率国内外均在1.0%以下。但由于处理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预防尤为重要。

支气管胸膜瘘是支气管与胸膜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结核性脓胸、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及术后感染等。其形成是由于慢性脓胸的脓液腐蚀临近肺组织后穿破支气管,或因肺内病灶直接侵袭胸腔或破溃至胸膜腔形成瘘管,也有因胸腔穿刺或手术切除脓腔感染造成。脓液可从支气管咳出,严重时大量脓液被吸进支气管,可使患者窒息而死。达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李油山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时,在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后,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瘘道注胶技术,填补瘘道,以达治疗目的。但缺点是短期易复发需补注,而且不宜多次补注。所以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为主。

支气管胸膜瘘(BPF)的预防

近年来,随着对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过程的认识,以及支气管残端处理技术的改进,肺切除术后BPF的发生率已明显减少。国外全肺切除术后BPF发生率为0.8%~12.5%,国内为0.7%~1.7%;肺叶切除术后BPF发生率国内外均在1.0%以下。但由于处理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预防尤为重要。

目前认为其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为肺结核或肺化脓性疾病,术前并发系统疾病(如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辅助化疗和(或)放疗,术中支气管残端处理不合理、全肺切除术特别是右全肺切除且残端阳性,术后机械通气、感染及营养不良等。其中支气管残端的处理尤为关键,目前关于支气管残端的处理已达成共识:

①解剖支气管时,不宜过度切除支气管周围组织,同时避免损伤支气管动脉,以保证残端的血运。

②避免支气管残端过长及残端癌阳性。

③缝合时针距、边距均匀,打结时避免过紧造成丝线切割支气管。④残端增厚、钙化变硬、感染或不能保证残端无癌时不宜使用闭合器。

⑤对于肺结核、肺化脓性炎症、术前放疗及全肺切除等BPF危险因素高的病例,残端闭合后应用血运丰富的自体组织覆盖,包括胸膜、心包、肋间肌、膈肌、胸腺脂肪、甚至大网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