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系列五) | 画像背后的故事:“每一个护士,都是一朵花!”
2019年12月27日 7909人阅读
徐先生出院前将一叠漫画像留在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护士站。
当翻阅这些漫画像时,会发现:这些画作虽不算精致,但惟妙惟肖,生动描绘了陪伴作者的医护们。
漫画像的作者是徐先生,一位因车祸而伤重的患者。
那么,这15张画像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骑电动车摔倒 严重受伤
徐先生今年63岁,是一位刚退休的美术教师。
7月初,一天傍晚徐先生和朋友聚餐后,骑电动车回家途中,不慎摔倒,不省人事。
被人就近送急诊,被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全身多处骨折”,紧急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ICP植入术。
术后,徐先生虽保住了性命,但仍然神志模糊、躁动不安、精神状态差。7月底,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徐先生被家属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重症病房。
发现兴趣 安抚“躁动”的他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经过治疗,徐先生的意识逐渐清醒后,情绪躁动,总是吵闹着要回家、不配合治疗。
给他打针,他会蹬人、踹人,让人无法靠近;针打上了,他想方设法把针拔掉;有时突然之间胡言乱语......
每当此时,7A李楠楠护理组的护士们都会一边耐心地听徐先生的话语,时不时与其进行交流——“不要乱动哦,你家人马上就来看你了”“针不能拔,拔了明天还要打一针,你想想多痛啊”......用哄小孩的语气,尽可能安抚他躁动不安的“小情绪”。担心他踹掉被子着凉,责任护士刘凯丽也总是格外关注,好及时为他重新盖上被子。
▲ 守护生命,倾情呵护似亲人
但效果往往是暂时的,徐先生仍是每天一打针、一接受治疗就开始“闹”,要回家。
在与家属的沟通中,得知徐先生是一位美术教师,热爱画画。护士长李楠楠灵机一动,也许画画能让他安静下来吧?
李楠楠于是找来画笔,让徐先生试着在床上画画。
果然凑效,徐先生接过画笔和纸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终于忘记回家了,开始安静下来,配合治疗。
以医护为素材,由最初的每周两幅画,到每天一幅画、每半天一幅画,徐先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全部护士的画像。
与此同时,徐先生的治疗和康复也得到了有效推进,病情日益改善。
后来,徐先生完全清醒了,能下床走动了,在绘画时,徐先生时常颇有兴致地给护士们讲解绘画和上色的要点。
不久,徐先生顺利出院。
“每一个护士,都是一朵花”
15张画中,有11张画里的医护被山茶花或荷花簇拥着,有时会题上蓝十字脑科的院训“诚信、务实、博学、精进”,有时会题上作者心中最想表达的话。
▲ 徐先生手绘医护画像
每天,护士们的辛苦徐先生都看在眼里。睡觉之前,护士还穿梭在病房里;早上6、7点醒了,又看到她们在床边忙碌——“近床旁、弯下身、询仔细、找问题,细致地巡查病重、特殊患者,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最难的是,忙活了一整晚,每一位护士依然笑容满面、神采奕奕。
那一刻,每一位护士都是闪闪发光的,让人既想到端庄圣洁的山茶花,“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 也想到坚贞纯洁的荷花,“灌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这一幕幕便通过徐先生的手定格在了他的画里,“每一个护士,都是那一朵圣洁的山茶花/纯洁的荷花”,以此表达他对医护人员的谢意和敬意。
“患者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在患者心中就有多重”
李楠楠常说,“患者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在患者心中就有多重”,这句话对她的团队也影响至深。
神经内科7A病区现有近60张病床,重症患者、卧床患者多,床位紧张;护士们护理任务重、难度大,遇到“闹情绪”的患者,就更不容易了。
▲ 7A病区护理组
李楠楠表示,从事护理工作多年来,见过不少像徐先生这样的患者,其实是疾病原因引起的精神症状,等到他们病好的时候,也许会忘记曾经做过的事。但在当下,病人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安抚。“作为医护人员,能做的或许不多,但我们会去理解、宽容他们,耐心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所能为病人服务好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关怀,让病人满意。”
▲ 优质服务赢得患者肯定
笔者感言
最后,笔者附上一首打油诗。这首诗,来自7A患者徐阿婆。徐阿婆曾一连几天坐在休息区认真地观察7A护士们工作,看到这些每天“脚踩风火轮”似忙碌中护士们,她感叹:护士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要给她们写首诗。
表扬信
7A护士真正好 别看她们年纪小
每位志气冲云霄 做事利索又轻巧
护长(李楠楠)带领服务好
爱护病人如亲人
每天早晨扎针时 亲切叫声(阿公阿婆)有点痛
听见铃声如命令 拿起盐水向前跑
兰色门灯是前哨 穿来窜去如蝴蝶
每天起码走2万步 为了病人忙操劳
同心协力抗病魔 病人家属感谢你
亲密无间一家人
借由此诗,致敬一心为病患的美丽天使们!
▲ 7A病区护理组刚荣获集团优质服务年活动“优质服务示范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