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切不掉,或者患者不愿意手术时,怎么办?

2017年09月02日 99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约85%的患者发现肝癌时,已经没有根治的机会,也就是说没有手术、肝移植等根治的机会。例如巨块型肝癌,肝脏多发肿瘤,远处转移等。


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英文叫TACE,它包含两个概念:化疗和栓塞。化疗是将药物灌注到给肝癌供血的主要血管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对于患者来说,重要的是化疗药物的选择。化疗药分为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的。部分医院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患者可以根据治疗需求筛选适合自己的药物。另一方面是栓塞,栓塞是指堵住主要的肿瘤血管,以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栓塞有很多种材料,包括液体栓塞剂和固体栓塞剂两类。传统意义上的液体栓塞剂指的是碘油,国外称之为造影剂;固体栓塞剂包括海藻、PV颗粒、以及最新的载药微球等。(关于如何选择合适栓塞剂,具体得手术时定)


消融治疗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技术,具有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高温热场较均匀、凝固区坏死彻底、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等优势,与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不同,微波消融不会产生可能导致起搏器功能障碍的电流,适用于安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因此,微波消融进入临床后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喜爱,有取代射频消融的趋势。


消融途径:指南中指出,肝癌的消融治疗的引导方式有超声、CTMRI三种。超声引导进行肝癌消融具有绝对优势:能够准确评估肿瘤大小形态、浸润范围、毗邻关系、血供特征等信息;能准确引导针具沿预设路径刺入靶目标;实时观察针与相邻脏器关系,监控治疗过程,即实时定位。


肝脏肿瘤国内外开展现状:国外开展肝脏肿瘤消融的例数自2000年以来,每年呈倍数增长。近几年“一根针”治疗肝癌在各大医院逐渐开展,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一些地域因未开展该方法,或者患者不知道有这种方法而放弃治疗。据数据统计,剩余的无法手术的患者中,进行微创消融的比例不足2%,因此大量患者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放疗 

一般而言,肝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效应比对化学药物敏感。随着肿瘤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发展,放射治疗设备、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目前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肝癌患者大部分均合并肝硬化,故宜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高剂量照射,目前一般给低于正常肝耐受量的剂量,一般每次量为1.5Gy,每天1次,每周5天。放射治疗的适应范围:①肿瘤相对局限而不能手术者;②无严重肝硬化、黄疸、腹水者;③无肝外转移者;④一般情况尚好,估计能耐受放射治疗者。


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治疗,涉及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免疫、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多个方面。目前,大多数生物治疗方法或技术尚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小部分已应用于临床。一些单中心小规模临床试验提示,生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应用干扰素(INF)α辅助治疗,可有效延缓复发和降低复发率,并具抗病毒疗效。一般认为,适当应用胸腺肽α1和白介素(IL2可增强免疫功能、辅助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有助减少术后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国内学者的多数报告均为细胞因子与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联合应用。目前用于肝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和特异杀伤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IK细胞对清除残癌、减少抗肿瘤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放射免疫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既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又可通过阻断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双重抑制、多靶点阻断的抗HCC作用。多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表明,索拉非尼能延缓HCC进展,明显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索拉非尼可作为晚期HCC患者的标准用药。关于索拉非尼与其他治疗方法(手术、介入、化疗和放疗等)联合应用能否使患者更多获益,正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总之,生物治疗,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在控制HCC肿瘤增殖、预防和延缓复发转移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可能具独特优势;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已充分证明,索拉非尼可延长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而联合其他治疗药物或方法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中药 

癌症是世界难题,尤其是中晚期,治愈率很低。不要相信某些中药药物宣传的可以治愈癌症的神话。从西医角度讲,癌,简单来说是由于人体正常细胞病变,产生不正常的细胞,随后这种变异细胞无限复制,导致机体最终全面崩溃。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扶正固本为原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