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殖结局的“小灵药”(1)

2017年09月21日 124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人类是一种低繁殖效率的生物,尽管在过去的30年里,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旧会有30%左右的胚胎会在围着床期丢失,还有30%左右的胚胎在子宫着床后丢失。尽管有关基因研究显示,大部分着床失败的胚胎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关,但仍有一些可能源于母体的异常。研究表明,母体甲状腺异常、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和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均可造成着床失败。所以对于复发性流产、反复胚胎着床失败的患者,一些“小灵药”的使用往往正中要害,达到改善生殖结局的目的。


血液的高凝状态可能是遗传的比如凝血酶原基因突变,C蛋白、S蛋白缺乏症等,或是获得性的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A)、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亦或两种同时存在,这给高凝患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胚胎着床的过程也是凝血和纤溶之间精确平衡的过程,有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不一定会形成血栓,但却有导致患者出现着床失败的可能。

肝素/阿司匹林

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肝素可通过几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1。对于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肝素可抑制抗磷脂抗体的连接过程,防止其对胚胎滋养层的伤害。2。肝素和阿斯品林在体外实验中可以调节滋养层的凋亡过程,但在体内这种过程是否发生尚缺乏证据。有学者指出,使用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的APA阳性或盆腔器质病变的患者,可生育妊娠率明显升高。


阿司匹林因具有扩张血管及抗凝的作用而被用作IVF的辅助用药。在围胚胎植入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观察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下降,卵巢和内膜的血供也被认为随之改善。对于患有抗磷脂综合征而反复流产的患者,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有效。而对于非选择人群而言,在临床妊娠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糖皮质激素

胚胎的植入母体的过程类似于半同种异源体移植,所以母体的免疫系统能否接受胚胎而不对其进行攻击是着床成功与否的关键。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改善子宫的内环境。对于复发性流产的女性,使用氢化可的松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内自然杀伤细胞(uNK)的数量。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使用脱氢类固醇治疗后,着床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对于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或因狼疮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受精率显著提高。


妊娠是全身系统相互协调的过程,不孕不育更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疾病。所以在前期检查时,医生会对针对患者病史进行包括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凝血系统等全方位的检查,企图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改善生殖结局。希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小看这一类辅助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