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青春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科普版
2018年01月09日 106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简介
痤疮(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俗称“痘痘”。好发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对称性分布于面颊、额部、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治疗原则上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痤疮的发病主要有四大因素,分别是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口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同时也有一定的遗传、免疫、内分泌障碍等相关性。青春期时,机体的雄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当毛囊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时则形成粉刺;而当定植在毛囊的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在营养丰富的毛囊内快速繁殖及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引起炎性丘疹、脓疱;炎症的发展中可趋化白细胞产生水解酶破坏毛囊形成囊肿或包裹肌化后形成结节。
临床表现
多发于15-30岁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颜面部、胸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皮损一般呈对称性分布,病情容易反复,炎症或挤压后遗留色素沉着、肥厚或冰渣样瘢痕。
鉴别诊断
常需与玫瑰痤疮(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脂溢性皮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相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A、清水洗脸,减少外用护肤品的刺激,勿挤压或搔抓,保持皮肤干爽、清洁。
B、多吃新鲜及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甜食等。
C、戒烟、酒,少熬夜,多运动。
D、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及卸妆彻底。
分级治疗方案
A、轻度痤疮(粉刺、丘疹)以外用软膏为主,主张单用或联合使用维A酸类(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抗菌素类(过氧苯甲酰、夫西地酸、红霉素、克林霉素、莫匹罗星等)。
B、中度痤疮(丘疹、脓疱)根据皮疹损害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加用口服抗菌素,常见的抗菌素有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C、重度痤疮(囊肿、结节)当皮疹较严重,如聚合性痤疮、结节囊肿性痤疮、瘢痕性痤疮等,必要时可考虑口服异维A酸类药物(阿维A、维胺酯),持续4~6个月,需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如致畸、血脂、肝功能和皮肤黏膜干燥等不良反应。
辅助用药
清热解毒中成药、维生素B族、螺内酯(女性)、口服避孕药(COCs)(乙炔雌二醇+诺孕酯/屈螺酮/富马酸铁)
其他治疗
红蓝光(减轻炎症及破坏痤疮丙酸杆菌,适用于中重度痤疮)、光动力(破坏痤疮丙酸杆菌)、果酸换肤。
温馨提示
部分药物儿童、育龄或孕期女性慎用或禁用,建议专业医生指导,规范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