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2018年11月09日 783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胰岛素治疗的目的

强化胰岛素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患者血糖水平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可缓解症状,使糖尿病儿童能正常发育,糖尿病孕妇渡过妊娠分娩期,过着积极而完全的生活。我们认为胰岛素的使用是根据病情所决定,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必须要用。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

 

二、胰岛素治疗适应症

① 1型糖尿病

② 2型糖尿病口服药失效(除外不配合,自我关怀差或仅有失效历史)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如结核病等) 肝肾功能衰竭

③ 妊娠糖尿病

④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

 

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按作用时间分类

⑴短效胰岛素:即普通胰岛素。

⑵中效胰岛素:即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

⑶长效胰岛素:即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四、胰岛素的使用及调整原则

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初始剂量宜小,根据治疗反应逐渐调整。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素剂量平均为0.7~0.8U/(kg•d),青春期所需剂量可以增至1.2~1.4U/(kg•d),初始剂量可以按0.4~0.5U/(kg•d)给予。

(2)2型糖尿病

所需胰岛素剂量的个体差异更大,很难给出一个平均剂量值。治疗均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一般全日胰岛素剂量可给20~30U,分3次于餐前皮下注射。以后根据血、尿糖逐渐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尿糖逐步趋向正常。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应该根据多次血糖监测的结果,尿糖仅作为参考。

多数患者的初始剂量偏小,需要逐步加量,但剂量改动不要太频繁,一般3~4天调整一次,并且每次增减以2~4U为宜,并使胰岛素剂量与饮食、运动量保持相对平稳的动态平衡。

如果早晨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在排除夜间地血糖所引起的苏木杰反应后,需增加晚餐前中效剂量。

早餐后和(或)中餐前血糖控制不好要增加早餐前短效剂量。

晚餐前血糖控制不满意应增加早餐前中效剂量。

反之,如果以上各时象血糖偏低则减少相应时点胰岛素剂量。

 

五、胰岛素治的副作用
    1、全身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光不正、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产生抗体而形成胰岛素抗药性。
    2、局部反应:①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发热、发痒、皮下有硬结;②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六、各种胰岛素制剂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只有短效者可以静滴,中效及长效者仅能从皮下或肌肉注射,不能静注或静滴。

(2)正规胰岛素近年已制成中性,pH=7.2~7.4,可与任何其他胰岛素混合使用。

(3)在使用高纯度胰岛素时,剂量宜稍减。

(4)在配制混合胰岛素时,在抽取时必须先吸正规胰岛素,后吸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5)胰岛素制剂于高温环境下易于分解失效,故须保存在8-10℃冷藏器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