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抗菌药

2017年10月23日 93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公众存在很多对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亟须改变:


一是把抗菌药物等同于消炎药,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炎症,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标”的作用。抗菌药物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二是感冒发烧、腹泻就用抗菌药物。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抗菌药物无效。一半以上的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

三是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比如,用抗菌药物1天,发热不好转,就认为药物无效,马上更换抗菌药物。实际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

四是一旦有效就停药,导致疗程不足。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比如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患者体温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总疗程达到3~4周。而且,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五是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新的抗菌药物比旧的好。适合的抗菌药物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六是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如果窄谱抗菌药能杀灭病原体,不宜用广谱抗菌药,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