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2017年09月08日 151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正常人一般都有两个肾脏,通常位于腹部的后方,肠管之后,分别位于身体的两侧。肾靠近腹部后方的顶部,肠管、肝脏、胰腺及其他器官均位于肾前方。肾脏所在的位置称后腹腔,字面上理解就是腹膜后的空间,通常情况下,肾脏在体表是无法触诊到的。即使肾脏长了肿瘤,大多数情况下也都触及不到,只有肿瘤长到很大时才能从腹部触及。


肾癌是指原发于肾脏的癌症,又被称作肾细胞癌。肾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其发病率排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前三位,而且总体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肾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腰部疼痛以及腹部肿块,也就是医生常说的肾癌三联征。但只有10%~20%的患者才有这三个症状,许多患者也可能只有其中一项症状,而且往往没有特异性,不足以引起重视,肾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晚期才会出现腰痛、血尿、腹部肿块及发热、高血压、高钙血症等肾外表现,患者还会出现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肾脏肿瘤而就诊的。常规进行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肾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B超分辨率也比较高,大概0.5cm的病灶就能够被发现,因此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B超检查,而对于处于4060岁这样高发肾癌年龄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常规进行B超体检。肾脏CT检查是确诊肾癌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通常情况下,CT检查能够明确肾脏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因为有些良性肾脏肿瘤有其他独特的影像学表现。例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肾肿瘤,肿瘤内部混杂有脂肪组织,这个特点使得它很容易在CT上被鉴别出来。但是有些肾脏良性肿瘤,例如嗜酸性粒细胞瘤,与肾癌非常相似,甚至CT检查也无法将两者区分出来,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行MRI检查明确。一般来说,如果肿瘤图像在静脉注射造影剂之后变亮强化了,就表明有血供增多了,那么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手术切除后,80%~90%的肿瘤被证实是恶性的。


临床上至今仍没有发现能够与肾癌相关的特异性血液检查标志物,所以没有与肾癌相关的肿瘤指标,也许将来有可能发现。

肾癌的临床诊断最主要是依据肾脏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当然肾癌最终诊断还是需要依靠手术病理来明确。在肾癌的病理类型中,主要的类型是透明细胞癌,占所有肾癌的60%~85%,是肾癌的主要类型;其次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占7%~14%,该类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第三类病理类型为嫌色细胞癌,占4%~10%;余下的均为少见类型,如集合管癌(1%)、髓样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其中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另外,近年来还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II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等类型,但发病率都较低。


一旦发现,尽早手术是治疗肾癌的首选方式。如果肿瘤不大(最大直径≤7cm),又没有侵犯到肾脏以外的组织(局限于肾脏),在医疗技术条件和患者身体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能保肾尽量保肾,可以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如果肿瘤条件(肿瘤巨大或相对晚期)或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该切肾则不留,可以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同侧肾上腺、肾周脂肪、肾脏、输尿管上段、肾蒂周围淋巴结)。由于肾癌对于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后不常规采用放化疗。也有少部分患者刚一发现时肿瘤即处于晚期了,伴有全身转移,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往往采用患肾切除的减瘤手术或者CT定位下患肾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治疗的需要,很多肾癌患者需要切除一侧肾脏或者部分肾脏,术前必须行ECT分肾功能测定,评估健侧肾脏的功能。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或处于肾功不全的高风险状态,在术后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肾功能的保护,如何合理用药和安排膳食也是肾癌患者的一门必修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