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关于颈椎病手术的二三事
2022年03月14日 81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当“低头族”变成一种常态,颈椎病这种原本应该是“老年病”的疾病,也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颈椎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非常不舒服,有时候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当颈椎病病情比较严重时,保守治疗效果就有限了,必须通过手术才能控制症状。
这篇文章总结了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常见问题,希望能给被颈椎病困扰的朋友一些帮助。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
颈椎病的症状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患者一开始就症状较重者。颈椎病常见有六种分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颈椎病发展到什么情况才需要做手术?
我们总是说:颈椎病严重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那具体什么情况叫“严重情况”呢?
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者尽管有效,但是停止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
上肢某些肌肉出现肌无力、甚至肌萎缩,经保守治疗2~4周后仍有发展趋势。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颈椎病手术治疗有哪些方法?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分为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指在颈部前方或侧前方进行手术,包括减压和重建稳定。减压是指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或大部分椎体、肥厚和骨化的后纵韧带,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压迫。重建稳定则包括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融合技术指采用自体骨块、同种异体骨块等材料,填充减压时切除的椎间盘、椎体,实现永久稳定。非融合技术即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适合于椎间隙退变较轻、单纯椎间盘突出等“软性”压迫的患者。
颈椎后路手术,指在颈部后方进行的手术,主要包括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和椎板切除加固定融合术,扩大椎管的有效矢状径,解除脊髓压迫。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指同时在颈部前后方进行的手术,一般用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效果不佳的情况。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选前路好还是后路好?
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选择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主要取决于颈椎病的压迫来源于前方还是后方。
在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生、骨赘压迫颈神经和脊髓等情况下,压迫来自于前方,就需要选择前路手术;而在黄韧带增生肥厚等情况下,就需要选择后路手术。不过,当出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时,部分病例可以通过前路手术直接切除致压物,但是,如果骨化范围广、椎管狭窄重,刚需通过后路手术扩大椎管容积。
颈椎融合手术会影响头部活动吗?
颈椎融合手术对头部活动没有太大影响。人的颈椎共有7节组成的,头的屈伸活动主要发生在第1节跟枕骨之间的关节,头的旋转活动主要发生在第1节和第2节之间的关节,而颈椎病很少累及到这些部位。所以,对剩余的5节颈椎做融合手术,对头部活动不会有太大影响。
简而言之,当颈椎病病情严重,需要做手术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不要因为自己的“倔强”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