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有些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一旦出现也会引起严重后果
2021年05月27日 105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门诊接诊一个肺鳞癌病人,这个病人因病灶靠近肺门,无法手术切除。幸运的是,病人基因检测PD-L1表达>60%,于是采用化疗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两周期后,效果非常显著,肺部病灶明显缩小。然而,患者在第三周期治疗后,出现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经眼科会诊,考虑角膜炎、角膜溃疡,不得不停用后续的免疫治疗药物,单用化疗。
以前一直都强调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肝炎、免疫性心肌炎、内分泌毒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等等,较少关注眼部毒性。早在《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2019.1版》中就专门提到了免疫治疗相关眼毒性。指南指出,最常见的眼毒性包括葡萄膜炎和巩膜外层炎。由于PD-1单抗药物通过上调T细胞的功能而消灭肿瘤细胞,免疫增强同时也会增加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葡萄膜富含色素细胞和血管,因此是眼部极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
葡萄膜炎一般发生于用药后12周内,治疗及时可在6~8周内缓解。葡萄膜炎可分为前部葡萄膜炎、中间部葡萄膜炎和后部葡萄膜炎以及全葡萄膜炎。按照NCCN指南,对于轻度葡萄膜炎,可以继续使用免疫药物,使用人工眼泪,并请眼科会诊。出现前葡萄膜炎,需要停止免疫治疗,在眼科医生指导下治疗,包括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的眼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对于后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需要永久停用免疫治疗,并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治疗。对于巩膜炎的处理,与之雷同。
除了常见的葡萄膜炎和巩膜炎之外,还有一些少见的眼毒性,比如干眼症、角膜炎、Grave's 眼病样改变等。发生眼部不良事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任何症状:视力模糊/扭曲、盲点、色觉改变、畏光、压痛/疼痛、眼睑肿胀、眼球突出。
角膜炎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免疫治疗药物影响了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能力,导致角膜上皮持续缺损而致。病人可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红、视力下降。检查发现眼部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浑浊,甚至出现溃疡。治疗上同样建议短期全身使用激素,局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继发感染。可以使用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比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对于角膜溃疡的患者,则要考虑中止免疫治疗。停止使用免疫治疗后,眼部病变多能逐渐好转。
免疫治疗在临床日渐广泛,由于其可能引起眼毒副作用,建议开始治疗前最好能够接受常规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视野和O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