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了解婴儿囟门发育

2020年09月23日 82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初生婴儿的颅骨尚未完成骨化,在颅顶的前后方各有一处未闭合的地方叫囟门。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一菱形膜性部位叫前囟(亦称额囟),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一三角形的后囟(亦称枕囟)。后囟出生后不久即封闭,前囟在生后一年半至二年之间消失。囟门封闭过早或过晚都是不正常现象。

前囟门位于宝宝头顶的前部,呈菱形。宝宝刚出生时前,囟门约有成人拇指头大小(1.5~2cm,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要稍快些。在这一阶段正常宝宝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超过3cm也不向外突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正常宝宝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前囟门大小超过3cm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它异常表现,家长要考虑宝宝是否“缺钙”或有其它颅脑疾患。这时要请医生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岁~1.5岁闭合。后囟门在头顶后部正中,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

从囟门的紧张度和闭合的早晚可以推测婴儿的脑发育状况,如果囟门关闭过早而头围又明显小于正常值范围,说明婴儿可能患有头小畸形;如果囟门晚闭则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

宝宝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轻轻的清洗。

摘自《儿科专家帮您带宝宝(婴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