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曲度消失/变直:要不要紧?如何理性对待?—— 战略上不可藐视,战术上更需要重视
2020年03月28日 98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要不要紧?如何理性对待?
—— 战略上不可藐视,战术上更需要重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 科
复 旦 大 学 脊 柱 外 科 中 心
王洪立
1.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究竟是怎么回事?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是颈椎X线检查报告上的常用形态学描述性用语。正常个体的颈椎具有凸向前方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该角度大约在20°-50°,平均在40°左右。
与上述正常数值范围相比,如果颈椎前凸角度在0°-20°,一般描述为颈椎前凸不良/不佳、前凸角度变小;如果在前凸角度为0°或向后成角小于10°,通常会描述为颈椎曲度消失/变直、轻度后凸;如果颈椎向后成角大于等于10°,即纳入到形态学上的颈椎后凸畸形的概念范畴(下图,颈椎正常生理前凸与不同的颈椎曲度异常)。
2. 出现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还能恢复吗?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甚至是反屈/反弓发生的原因众多,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初步分为保护性、姿势性、退变性、先天性、特发性等类型,其中保护性、姿势性、退变性较为常见。对于因颈部慢性疲劳或轻微外伤等因素出现颈部酸痛者,颈部肌肉可能处于一定痉挛状态,此时进行颈椎X线检查常可出现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此种类型属于保护性,后续随着颈部疼痛症状的缓解,颈椎前凸大多可逐渐恢复。对于长期伏案、低头族的颈椎曲度消失/变直一般属于姿势性,如纠正不良姿势、辅以针对性颈项部肌肉锻炼,颈椎前凸大多也可以恢复。
而对于退变性的颈椎曲度消失/变直,根据退变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4级(下图,颈椎曲度异常分为1-4级),其中1级和2级属于退变早期,颈椎间盘高度尚无明显降低、椎体前后缘及关节突关节未发生明显增生、颈椎被动活动度尚处于正常范围,此阶段如接受合适的干预(规律的颈项部肌肉锻炼、纠正不良姿势、适当理疗/牵引、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和睡眠姿势),颈椎前凸尚有恢复的可能;而对于伴有严重退变的3、4级颈椎曲度异常,则基本上属于不可逆状态。
3. 为什么战略上不可藐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潜在影响与危害
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出现明显异常。正常个体的颈椎负荷,30-40%由前方的椎体和椎间盘进行承载,60-70%由位于后方的关节突关节等后结构承担。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将显著增加前方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从而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从而大幅度增加椎间盘突出、骨赘增生、神经压迫、韧带钙化/骨化等病理状态的发生率,最终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即长期的颈椎曲度不良(消失/变直、反屈/反弓)是颈椎病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
同时,颈椎曲度消失/变直会明显增加颈部后方肌肉、韧带等结构的牵拉应力,从而出现颈部酸痛不适(某种意义上,颈部酸痛与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可互为因果,颈部酸痛会导致颈椎曲度消失/变直的出现,而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又会反过来加重颈部酸痛)。有研究显示,颈椎曲度不良者(颈椎前凸角度小于20°)的颈痛发生率是颈椎曲度正常者的18 倍,由此可知颈椎曲度消失/变直(颈椎前凸角度为0°)发生颈部酸痛的概率会更高。而且由此引起的酸痛症状,有时并不局限于颈后部,向上可累及头枕部、向下可至肩胛区,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短暂性视物模糊等症状(下图,女性,28岁,X线上不仅提示颈椎曲度消失/变直,而且伴有枕部牵张骨赘形成,可推测该个体大概率存在枕项部慢性酸痛不适)。
4. 从战术上怎样进行重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的评估与日常干预策略
如果已经出现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处理干预。
首先,需要判断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发生的原因,是颈痛导致的保护性改变,还是长期屈颈低头状态导致的姿势性问题,还是是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处理。
其次,明确并去除相关诱发因素,如存在慢性颈部疼痛症状,需要通过纠正不良姿势、理疗、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等措施进行积极干预,争取尽早促使疼痛症状缓解。如存在长期伏案工作、低头刷手机等状态或因素,则需要进行针对性姿势纠正。使用电脑时,要适当调整屏幕高度(屏幕上缘与视线持平),选择具有腰部和颈部支撑的座椅,坐姿适当后倾(25-30°),使颈部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使用时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
第三,平时规律进行针对性颈项部肌肉功能锻炼:“小燕飞”游泳、平板支撑、引体向上等动作。(“小燕飞”锻炼方法:俯卧,去枕双手背后或伸向前方,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上抬离床面;维持2~3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2~3秒为一个周期。开始阶段,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可分次进行,每次30~100个周期。逐渐增加锻炼量,最终达到每天300~500周期的维持量。)
第四,针对不同人群,需要采取不同的随访评估策略。对于中青年伴有酸痛症状者,待酸痛症状完全缓解后可考虑复查颈椎X线,评估颈椎曲度是否恢复及后续干预措施。对于伴有手麻等潜在神经受损症状的中老人,或者颈椎X线提示颈椎曲度异常属于3、4级者,建议进一步接受颈椎磁共振检查评估,以早期明确椎间盘退变情况、是否存在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等潜在严重问题。
第五,重视颈椎曲度消失/变直的预防:纠正长期屈颈/低头等不良姿势、规律进行颈项部肌肉锻炼、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和睡眠姿势,等。